免费无遮挡黄漫画在线观看网站,1316喷浆???直播,阿娇13分钟视频无删减mp4,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广告

歡迎來到EMBA招生信息網
當前位置:EMBA > 貴州大學管理學院 > 新聞動態 > 正文

貴州大學EMBA菁英讀書會2017年7月讀書活動簡報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     發布時間:2017-07-18 13:42:50
收藏 分享 評論(0)

  EMBA網訊:道德經是老子的傳世之作,老子為道家始祖,被民間神化為太上老君。道德經本身包羅了中國社會兩千年的哲學,每一個中國人為人處世,都受到它的影響,它是流淌在我們血液中的千古智慧,只不過我們時常忘記了出處,忽略了它的存在。道德經分為道經和德經,全文不過五千多字,卻微言大義、包羅萬象,涵蓋了宇宙觀、人生觀,認識論、方法論、處世之學、用兵之道、治國之策,似乎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可以在道德經中找到答案。道德經是除了圣經以外被翻譯成各國文字最多的經典書籍。為了更好的學習和理解道德經,貴州大學菁英(EMBA&MBA)讀書會特地邀請詹石窗教授,于2017年7月8日下午,在七冶大廈17樓會議室為讀書會成員作系統的講授,主題為“道家文化與健康美”。

  講師簡介:

貴州大學EMBA

  詹石窗,曾任福建師范大學易經研究所教授、廈門大學閩江學者特聘教授、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現任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院長、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委員、國家"馬克思主義研究與建設工程"重點教材《宗教史》首席專家之一、中國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等職。主要著作有《道教文學史》、《易學與道教思想關系研究》、《易學與道教符號揭秘》、《道教與中國養生智慧》、《道教文化十五講》、《中國道家之精神》《中國道教思想史》(合作)四卷本等20余部。

  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道家文化是中華文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包蘊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以德修道、濟世利民等寶貴的思想理念。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然包括道家文化的精髓部分。詹石窗教授在一開始提到“文化才是一個人的身份”,道德經做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更多的中國人學習了解,傳承與創新。

  關于健康美,詹石窗教授從孔雀開屏說起,孔雀翩翩起舞,配合默契,其太極曲線形態,令人賞心悅目,動靜旋律之中產生美。道家文化也類似于直線、曲線,兩者結合,產生無線空間,包羅萬象。從而引出道德經本質:以自然之道解人世之道。

  美整體分為兩大類:

  1、世間萬物因健康而美。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坤》: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于四肢,發于事業,美之至也。

  2、世間萬物因祥和而美。

  《禮記·檀弓》: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曲線光彩,休養深厚,安詳平和。

  對健康美的種種傷害:

  1.外部環境的傷害

  包括空間布局、聲音干擾、有害食品(如轉基因食品)、不良藥物等。

  2.自我傷害

  情緒失控、亂服藥物、不良整形。

  道家對健康美的作用:

  1.正確生活原則:道法自然、和諧有序。

  2.豐富多樣的養生方法

  隨后,分為四大部分詳細解說道家文化與健康美。

  貴州大學EMBA

  一、道家歷史傳承

  道家是產生于中國先秦時期一個影響巨大的文化學術流派。因以“道”為核心概念,故稱之為道家。

  道家的三大形態:

  1、原初道家:淵源于距今八千年的伏羲氏。他發明了八卦,開創了中國的《易》學傳統。被后世尊為人文初祖。

  2、古典道家:春秋時期,老子撰著《道德經》,標志古典道家誕生,此后尹喜、列子、莊子、鶡冠子等相繼闡發大道。

  3、制度道教:先秦黃老學說,經過戰國秦漢的傳播,到了東漢末,出現了“正一盟威之道”標志制度道教的誕生。

  二、道家文化的陰柔特質

  1、眾多女神仙:道家典籍記錄了數以百計的女神仙故事,這從側面表明了道家學派對女性的尊重。

  2、“道”是天下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母

  3、“德”本是漂亮女人的眼睛:古代打仗先叫陣,由漂亮且具有特異功能的女子站在最前方,以其眼睛的靈力來壓服對方,這就是“德”的原初含義。

  “德”的意義升華: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4、陰在前,陽在后—婦唱夫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5、“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道德經》第八章。

  貴州大學EMBA

  三、道家關于健康美的原則

  1、情緒疏導:七情六欲對于健康影響很大。《道德經》說: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

  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

  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能否控制七情六欲,關系生死大事。《黃帝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

  2、陰陽協調:獨陰不生,孤陽不長;人身自有陰陽,必須懂得調理。飲食上要葷素搭配。

  3、動靜相兼:道家養生術有動功,也有靜功。修習道家功法,應該有動有靜。

  動靜之間要合宜通達:《道德經》曰: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微妙在于合宜:即依時間、環境不同,選擇修養方式。

  4、道德滋養:道德修養,不僅使人精神健康,而且可以增強體魄。道家向來強調自我修養。在這方面,《道德經》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四、有助健康美的道家養生術

  1、存想:又稱存思、觀想,是在入靜的條件下,運用自我暗示設想某種形象,以集中意念,由心理影響生理,達到保健與治療的目的。

  存想外景:三清尊神、宮廟造像、鏡像、河流、大山等,皆可為存想的對象,關鍵在于有定力。

  內外融通之存想:道門存想更多的是由外而內,由內而外,內外交融,使一氣流行而周轉。

  2、為舞導引:這是道家最為古老修煉技術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陶唐氏時期。

  上古陶唐氏的為舞導引:昔陶唐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氣郁瘀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以舞以宣導之《呂氏春秋·古樂》。

  3、符篆通氣:“符篆”是道家一種富有特色的法術形式。它起源于黃帝的“云書”。

  4、長嘯音誦:道家把吟誦當作養生技術,甚至形成了仰天長嘯的煉氣法門,孫登、嵇康、阮籍等許多文人皆雅好嘯法。

  “音誦”,首見于《魏書》卷一百二十四《釋老十》,五音對應五臟,調理臟腑,有益健康。

  講授中詹石窗教授還深入淺出闡述了道家文化價值觀的“五字真言”:道、德、善、靜、安。對道家文化在生態平衡、國家治理、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獨到價值作出具體分析。講授過程中詹石窗教授親自譜曲填詞的作品令在座讀書會成員身心受到洗禮。最后的現場互動環節,詹石窗教授對書友們的問題一一作出答復,并對以后的學習提出指導性建議。

  貴州大學EMBA

  最后讀書會輪執會長李曉強進行了總結發言,他對詹石窗教授的遠道而來表示衷心感謝,對前來參加貴州大學菁英(EMBA&MBA)讀書會活動的書友表示熱烈歡迎。輪執會長李曉強相信經過這次關于道德經的交流學習,對參會的書友在企業管理、生活、工作等方面會有一定的啟發和借鑒。討論結束后,輪執會長李曉強精心安排了美酒與佳肴盛情款待詹石窗教授和讀書會書友,以祝賀這次讀書會活動的圓滿舉行。

  文/貴州大學EMBA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