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新一輪的海外交換項目(Foreign Exchange Program)開始接受申請。每年,大批的嶺南學子通過海外交換項目走出國門,遠赴世界各洲名校,增長見識,豐富經歷,體驗不一樣的中外文化。
參加海外交換,對自己有什么助益呢?
獲嶺院與海外兩份學習經歷,求學就業加分!
英文授課,融入當地語境,語言能力提升!
不同于旅游的深度文化體驗,拓寬視野!
與當地老師,各國交換生交友,友誼是財富!
……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收獲?面對琳瑯滿目的院校,又該如何選擇?相信往年參加交換同學的經驗會對你有很大幫助。讓我們來聽聽他們海外交換的心聲吧……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
2016年1月,廣州的陽光還不時地向人們展露溫暖的笑容;而千里之外的美中和美東,正遭受著二十幾年來最冷的寒冬。從廣州飛北京再到紐約入境轉機到MSP 機場,我基本在2日之間經歷了40度的溫差。所以我對明大的第一眼印象大概就是:冰雪巨人。而臨行之前再回首,我突然發現這個學期里,不只是這個學校,這段交換經歷,也是我遇到的很多人,都讓我覺得amazing。雞湯文說得好啊,一切都是經歷,經歷讓你成長,經歷讓你進步。如果說這幾個月能讓我有什么變化,那我覺得可以用一個詞概括:膽色。所以在交換過之后,我非常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身邊人說“算了吧”的時候來一句“再等等,總有辦法。”我想這種態度對我有深遠的影響,比如我后來7月去韓國上summer的時候,一句韓語也不會的我在首爾孤身找房子、上課,那個時候的我即使是焦慮的,但仍然是淡定的。
初春的Carlson管理學院
愿春季去明大交換的孩子驚艷于密西西比河邊的冰雪世界,愿秋季去明大交換的孩子可以和我們分享一個絢麗的秋天,也愿在這段交換的日子里和我有過交集的朋友們都歲月安好。(韓菲)
荷蘭-鹿特丹大學
我覺得在歐洲交換最好的一點是可以在學習之余到歐洲各處旅游。荷蘭是歐洲比較中心的國家,到哪里都很方便。RSM位于荷蘭第二大城市鹿特丹,有自己的機場,到阿姆斯特丹的機場也只有半小時火車。荷蘭人英語都很好,生活在荷蘭,語言上完全沒有障礙,學校開設的所有課程都分荷蘭語和英語兩種,可以選擇的有很多。荷蘭的簽證也比較簡單。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
RSM的課程設置和嶺院很不一樣,分為Lecture和Workshop,其中Lecture是大課室,Workshop是小課室。我很喜歡workshop上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發言的氣氛。同時,我們也有機會選擇參與大量實驗(做被試),了解商科的實驗是怎么運行的。讓我覺得驚奇的是,考試之前學校里的書店竟然還有賣學生自己撰寫的summery,幫助復習。
與來自亞洲的同學一起新年聚會
我的專業是經濟學,但RSM是管理學院,所以上了很多管理學相關的課程,覺得很喜歡很感興趣,所以我決定以后深造可以去讀管理。有了交換經歷,許多用人單位似乎也會默認你英文很好,所以我實習的時候就得到了很多報告翻譯工作。另外,RSM也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商學院了,如果以后出國有這段交換經歷還是蠻加分的。出國交換,其實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以后出國讀書的試水。在RSM上過課之后,我覺得自己很喜歡這里的教育模式,同時對自己能否在全英語環境下生存寬了寬心。(劉婉彤)
加拿大-女王大學
女王大學的標志性鐘樓
女王大學的軟硬件設施的確十分優越,特別是商學院,學生能享受的服務和機會與國內相比,差距不是幾十年光景可以趕上。對比起國內的大學生,國外大學生普遍更加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課堂十分活躍,無論是幾十個人小課還是上百人的大課,總能出現激烈討論的場景。有意思的是在一起討論時了解彼此。所謂的刻板印象都是相互的,只有在討論中才能互相理解。比如在上服務管理這門課時,我將國內的二維碼支付、團購等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與同組的外國友人分享時,他們無不驚異并認為這是十分有創意的想法,當然他們的反應也令我驚異。除此之外,國內外的教學內容也不盡相同,舉運籌學為例,女王大學商學院更偏重于應用,而嶺院更偏重于理論,一學期下來,我學會了不少Excel的實用工具,對于解決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種與最優化相關的實際問題十分有用,然而當我看到國內同專業同學的運籌學課堂筆記,一臉茫然。
所以,讓我回答出去交換的四個月的意義與作用,除了略微提高的英語水平以及稍顯光鮮的履歷等功利目的外,更有意思的是在一個完全不同文化的環境下去零距離體驗生活,以及通過對比產生自己的價值判斷,這和那些所謂十天豪華旅行團完全沒有可比性。另外,這一路上也遇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世界這么大,能遇上的機會可能這輩子只有這么一次,但卻是一筆只有自己知道價值的財富。(蔡嘉煒)
臺灣-政治大學
不覺間,結束政大的交換學習已經1個多月了,然而在臺灣的點點滴滴仿佛就在昨日,歷歷在目。
作為院級交換生,我們每人“被配對”了2位學伴,他們會幫助交換生處理包括選課、生活、游玩等各方面的瑣事。我和我的兩位學伴也成為了很好的朋友。在政大選課相對自由,即使有些課程應要求先修科目而在教務系統上被擋修,友好的老師也會因為你是國際交換生的身份而簽名允許修課。
臺灣的同學給我的印象其實不一,不能一概而論,其優缺點每個人也各有評斷。盡管即使是臺灣的媒體也說要陸生刺激臺灣同學學習,當然我也不否認,總體而言,臺灣學生是不如我們陸生勤奮刻苦,但我更欣賞他們身上的優點。我贊嘆于他們獨具匠心的創意,他們對志工活動的熱情,他們能歌善舞、多才多藝,他們豐富多彩的自助游、野營、NGO活動……其實他們收獲了很多課本以外的知識,很多是我們大陸同學所欠缺的。
在臺灣學習的這半年里,我因臺灣的人情味感動,因異地的風景感動,因自己的成長感動。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概括交換心得,那就是,不枉此行。(何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