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EMBA關注】作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EMBA項目主任,程軍慧老師十年來一直身處于EMBA中心,以下為程軍慧老師在沙龍活動中內容分享整理而成,略有刪減。
十幾年發展史:天下EMBA是一家
在北大國發院工作的這十年中,我經歷過十個EMBA班級,也經歷了EMBA一個變化過程。我先介紹下這十幾年EMBA的變化,我想雖然學校不同,但是在這個行業中我們不同商學院經歷或許是一樣的。
第一階段:00年-03年,精英階層,這是EMBA的第一階段,在許多行業具有豐富管理經驗和卓越領導力的申請人作為最早關注EMBA的人群,他們對許多領先的理念關注,也有強烈的訴求去系統的學習。也是在2002-2003年出現了IT行業的第一波,所以在這個時期班級中也有很多第一批老IT人。那時候國內知道EMBA的人不多,去申請的更是少之又少。申請EMBA學校的條件又很苛刻,要雙語。因此能申請下來又能被錄取的人,確實是國內各個行業非常頂尖的人,是國內的精英。直到今天,我們看到在這批同學身上體現出來的社會責任感還是很強烈的。那個時候在班級中他們有很多的牛人,剛入學的時候大家互不認同,因為都是各個行業的領軍任務,但是他們確實體會到必須把這種張揚轉化為互相欣賞,讀書才真的有意義。就以我們第一屆EMBA為例,他們的班級文化就形成了:分享/欣賞/包容。
第二階段:04年-08年,平穩發展階段。大家對于EMBA的了解增多,EMBA的學校也開始多了,EMBA逐漸變的普及起來。這個期間,學生的構成比例還非常穩定,基本國企政府/外資/民企各占三分之一。班級文化也都相對一致,差異化不是太明顯。我覺得這個時候是EMBA的一個平穩發展階段,商學院也在更多的精力上去探索課程的方向和理念上。
第三階段:09年-13年,快速擴張階段。這個階段EMBA的學費增長最快,在我印象中,基本從二十幾萬到五十幾萬的增長。也有很多學校辦emba,或者在招生規模上擴張。社會上很對人對EMBA認知不清,申請人不理性,EMBA成為一個財富或權貴圈子的代名詞。其動蕩是先后經歷了2009年第一次金融危機后,對行業的洗牌,對高管認知的沖擊,很多人感覺到是需要學習了。但也是在這個時期,外資企業的政策出現最大的變化,很多公司不再為讀書買單,所以從09年開始外企同學的數量開始下降,民企高管開始意識到要讀書或需要這個圈子。
第四階段:14年-16年,政策動蕩/互聯網第二次浪潮/回歸理性的開始。2014年出臺的八項規定成為分水嶺,國家禁止政府官員讀EMBA學校,所以很多政府國企的同學被清退,班級中只剩下民企和外企同學為主。于此同時,互聯網經濟促使很多行業開始轉型,也開始對傳統行業進行影響和顛覆,所以有很多的二次創業者逐漸的出現在班級中。這種政策因為這種生源結構變化,也在15和16出現了兩個特點:一是讀書和學習的目的更加純粹,不再是為了結識政府與國企背景的同學了。也在這個時候更多的出現了家族企業的二代企業家,他們大多都擁有很好的海外教育背景。二是從15級開始,同學之間的關系開始變得更加簡單和平等了,我想這也和第一個特點有關,共享經濟讓更多的同學開始關注自我成長和融入。16年是非統考的最后一年,我想16級的EMBA在各個院校的生源數量都是最高的,因為很多同學想趕在末班車前讀書。
第五階段:17年出現了新的變化,考試成為實質,嚇退了一批人,也激發了一批人,開始頒發雙證,職業經理人異軍突起。個體和潛質也變得更為重要。
讀書的目的之一:獲取資源
一個人做的再大,你和他沒有關系,他的還是他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在EMBA班里,每個人讀書的目的中肯定有一個是資源,但是你會發現為什么很多人在班里匹配不了資源,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自己首先要具備接入資源的能力。先把做人的問題想好,自己接觸資源的能力也需要修煉,珍惜每一次亮相的機會。
在班級里,口碑非常重要,要想明白為什么來讀書,這是非常關鍵的。如果想不明白,別人也是讀兩年,你也是讀兩年,收獲就會相差甚遠。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光是自己班級,包括整個校友,很多上下級別都會跟你發生關系。這個過程中,自己把握資源的能力是修煉出來的。
有的資源看著很好,為什么發揮不了作用呢?缺少了匹配度。首先要在你的專業領域一定要有過人的地方。如果你用商業的方式去跟同學們過于社會化的交流,反而適得其反。所以保持你的單純,單純的笑容,單純的心,會獲得大家喜歡。一旦有了喜歡,就會發生化學反應。
EMBA是個小社會:做人很重要
班委在EMBA期間很重要,很多班級的不成功是班委間的內耗造成的。如果參選班委請奉行一個原則,不要管別人怎么樣,你只要當了,一定要在其位謀其職。所以要不就別做,要做就需要奉獻,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特別花心思。
EMBA是個小社會,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在剛剛入學的這個階段,不要輕易給別人劃定界限,喜歡或者討厭。因為有的人不跟他一起拓展一次,永遠不知道背后的真實情況。
EMBA希望培養出來的人是真的受過良好教育的人
在哈弗有一門課,就是著名的“正義課”,在第一節課的結尾,桑德爾教授就對學生發出警告:這門課并沒有教給您任何新的知識,而是通過將你原本事物變得陌生,給予你另一種看待事物的方法。所以,我們希望通過EMBA的教育,我們真的能培養真正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這里有幾個界定:能清晰而有效的思考和寫作;在某些知識領域具有較高的成就;對于宇宙/社會以及人類自身有深邃的理解;勤于思考倫理道德問題,具有明知的判斷力和抉擇力;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對于世界各種文化及時代有深刻的認識。
文/中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