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網訊:一頭是位于常德大山深處的貧困孩子,一頭是來自省會長沙的愛心人士,“五一”小長假三天時間,一場“助學微公益,愛心伴成長”活動將素昧平生的他們,緊緊聯系在了一起。來自湖南大學EMBA網球俱樂部的志愿者們奔波數百里,來到石門縣三圣鄉完全小學,為貧困孩子和鄉村教師送去資助與關愛。
穿山道、走鄉村,滿載資助物資的愛心車隊歷時7個小時奔波,方抵達石門縣三圣鄉完全小學,作為一所鄉級中心完小,目前這里就讀學生564人,有教職工40人。當看到簡易的校舍、簡陋的教學條件,也無法掩蓋孩子們求知若渴的眼神、燦爛純真的笑臉時,7名志愿者更覺此行責任重大。
如何精確了解貧困學子的生活現狀,從而實現精準資助?湖南大學EMBA網球俱樂部的志愿者第一時間與老師對接助學名單,并不顧舟車勞頓,兵分三組迅速開展挨村挨戶的摸底調查。帶著面包和水,冒著30度的高溫,穿行崎嶇山路走訪29戶村民。整整9個小時,志愿者目睹了最本真的鄉村生態、記錄了貧困家庭的痛點與渴求。他們中,有的因父母多病而家徒四壁,有的因年事已高而生活拮據。許多家庭的青壯年在外打工,將孩子留給老邁的父母,對那些留守兒童來說,“爸爸媽媽”是電話中的幾聲問候,是照片中模糊的影像,甚至是遠方而來的匯款單才能喚起的記憶。
即便山路彎彎、即便高溫考驗、即便條件艱苦,但志愿者堅持用腳步丈量助學之路。大家拿起紙筆、掏出手機,記錄下貧困家庭的點點滴滴,并用言語為他們加油鼓勁,激發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臨走時,含著眼淚的村民送上一程又一程,更引發志愿者深深自問:“我們還能這些群體做些什么?”
愛的奉獻從點滴開始。第一時間將走訪資料匯總,并與老師一起敲定好助學名單后,5月1日在石門縣教育基金會的監督下,湖南大學EMBA網球俱樂部公益基金正式啟動。首批25名貧困學生與4名長期扎根鄉村的優秀教師,獲得了總計5萬元的資助和獎勵。與此同時,公益基金為學校捐贈大量書籍,助大山里的孩子汲取更多精神食糧。
父親雙目失明,全家生計全靠父親在按摩院打工維系,因為沒有固定的家,至今只能租房居住,三圣鄉完小里有位特殊小學生,讓志愿者們格外牽掛。“有愛就會有未來!”志愿者不僅給予他學費資助,更送來文具和書籍,鼓勵他積極向學。
“雖然他們是大山里的孩子,見過的最美風景是村戶飄散的裊裊炊煙,聽過的最美聲音是上學路旁小溪清脆的歡唱。但大山同樣賦予他們質樸純良、樂觀堅毅的品質,我幫助了他們,他們也啟迪了我。”一名志愿者感慨道。“
走出去助學,既弘揚了志愿服務精神,又幫解了特殊困難群眾;既強化了社會責任感和奉獻感,又增強了網球俱樂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湖南大學EMBA網球俱樂部執行會長孔俊表示,通過實地走訪調研,不僅發現鄉村學校基礎設施缺失,留守兒童也亟待更多精神關愛,期望更多人能加入到愛心行列。
據悉,這已不是湖南大學EMBA網球俱樂部第一次舉行社會公益活動,成立于2015年4月的網球俱樂部,雖然目前僅有會員18名,卻是湖大公益活動組織頻率最高的俱樂部。其在成立當日就舉行了集體獻血活動,并向湖南省福利基金會捐款壹拾萬元;2016年又組織學校學員遠赴夾山寺,完成了“湖南大學EMBA夾山首屆慧眼禪心研習營”活動;在2017年長沙抗擊歷史罕見特大洪水時,該俱樂部又捐助現金2萬余元,會員多次志愿趕赴受災地區開展賑災救災活動。
文/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