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山,暨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金山觀點:以市場決定性審視營商環境
一個地區打造營商環境,最終目的是要集聚企業,要“穩存量,引增量”:對已有的企業,要留住企業,要穩住企業家的心,要服務于企業做大做強;對外部企業,要具有吸引力,使企業愿意進入,或進行產業鏈拓展,或多元化運營。
以市場決定性審視企業區位選擇
留,還是不留;來,還是不來;這是一個問題。任何企業家,都會理性思考這一問題。求解這一問題的邏輯,從長期來看,必然是資本邏輯。其判斷的唯一標準是,能否實現增值?資本邏輯是市場邏輯的核心要義。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我們必須尊重資本邏輯。
基于此,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需要有一流的市場理念。我們需要以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思考如何打造營商環境,審視企業如何進行區位選擇。尤其是要重視,企業如何根據產業或所在細分行業的全球格局變化,進行全球價值鏈布局的區域動態調整。
我們需要記住一句話,春江水暖鴨先知。企業家對市場變化是最敏感的。企業是離消費者近一些,還是離生產資源近一些?是離港口近一些,還是離車站近一些?是離上游產業鏈企業近一些,還是離下游產業鏈企業近一些?短期內企業需要什么,長期內企業需要什么?在企業生命周期的每一個階段,需要什么?企業家必然有自己的權衡。地方政府的政策,只是企業家權衡中的一部分。
企業區位選擇的基本規律是:短期靠政策,長期靠市場。政策是救急的,可能(僅僅是可能)解決企業的創業生存問題;市場是救窮的,通過競爭解決企業的長期發展問題,符合市場需要的就會發展壯大。因此,我們需要以市場決定性來梳理、定位、應對企業的區位選擇。
找出打造營商環境問題的關鍵
為什么目前在廣東的一些跨國公司的總部遷往上海?為什么當初會選擇廣東?因為當初這些跨國企業主要是基于成本節約的考量,廣東的條件恰好與這一需求相匹配:土地成本低;基于政策優勢的“孔雀東南飛”,使勞動力成本低。目前,這些跨國公司主要是基于市場拓展的考量,廣東的條件就沒能很好地與這一需求相匹配:對內地的輻射力,廣東尚需努力。我們需要根據市場大勢的變化,認真研究企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變化,一一考察:哪些條件,我們具備?哪些條件,我們不具備?哪些可以通過努力具備?哪些是不可能具備的?只有通過一一匹配分析,我們才能找出打造營商環境問題的關鍵,才能有的放矢。這好比對人體進行X光透視,從細節入手,找準問題,抓實而非務虛。
集群式引進,通過產業鏈優勢,引領企業集聚
根據產業鏈原則,進行集群式引進。現代產業業態,往往是“大中小共生并存”。企業區位選擇,一個重要的考量就是產業配套服務,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產業鏈的配套。打造地區營商環境,要對地區主導產業進行分析,要對每一個細分行業進行產業鏈分析。要科學研判,本地區在哪些環節具備優勢,在哪些環節具備劣勢,哪些環節亟待完善。在此基礎上,不是單個引進企業,而是要集群式引進,通過產業鏈優勢,引領企業集聚。
打造營商環境,需要一流的國際化服務體系
根據國際化原則,完善服務體系。在全球化、智能化、互聯網時代,任何一個企業都要做國際化生存的企業。無論企業在何處,做什么,都會直接或間接與全球市場變化相關聯。打造營商環境,需要一流的國際化服務體系。義烏國際小商品市場風靡全球,一個重要環節是其多語種服務體系和智能化服務體系。國際化服務體系,包括國際化基礎設施(能否做到永遠在線)、國際化市場信息平臺(即時了解全球市場動態)、國際化交易平臺(即時便利的咨詢、鑒定、評估、簽約等中介服務)、國際化創意平臺(同行能否便利地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等。
打造營商環境,需要區域合作,力戒畫地為牢
根據合作原則,淡化區域邊界。營商環境的著力點,重在產業。產業的聯系,是跨越時空的,是要沖破時空壁壘的。打造營商環境,需要區域合作,力戒畫地為牢。以廣州為例,南沙新區需要大發展,產業基礎有待提升,但有政策優勢;廣州開發區需要再升級,具有很好的產業基礎,但工業區需要再拓展。二者如何進行有效的產業鏈接,這是廣州需要考量的一個大問題,也是南沙新區和廣州開發區各自需要主動考量的一個大問題。比如,南沙新區的海洋生物產業,完全可以和開發區科學城的生物醫藥產業進一步融合共生。
打造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重在梳理企業區位選擇的參數。這些參數應市場而變,我們的著力點也要應市場而變。相信市場,沒錯的。
上一篇:黎文靖: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下一篇:羅磊:暨南大學EMBA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