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无遮挡黄漫画在线观看网站,1316喷浆???直播,阿娇13分钟视频无删减mp4,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广告

歡迎來到EMBA招生信息網
當前位置:EMBA > 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 > 師資隊伍 > 正文

廖理: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教授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     發布時間:2016-10-18 17:04:49
收藏 分享 評論(0)

  現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學院互聯網金融實驗室和陽光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清華金融評論》主編。分別在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獲得本碩博學位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教育背景:

  1997-1999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1991-1996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技術經濟專業,博士學位

  1984-1989 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機工程與自動化專業,學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12至今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 常務副院長、教授

  2014至今 《清華金融評論》 主編

  2014至今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 陽光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中心 主任

  2012至今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 互聯網金融實驗室 主任

  2004-2012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副院長、金融系教授

  2002-2014 清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 常務副主任

  2001-2004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副院長、金融系副教授

  1995-1997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金融系助理教授

  研究領域 :

  互聯網金融(包括P2P實證研究、基礎理論與商業模式、家庭財富配置與個人金融行為、立法與監管等)和公司金融(包括私人股權基金和風險投資、商業模式與創業融資、公司成長與兼并收購等)

  廖理:科技驅動創新 中國互聯網金融進入“新常態”


  科技驅動金融創新

  第一財經日報:您如何定義金融科技?一家典型的金融科技公司具備哪些特質?

  廖理:金融科技是Financial Technology的翻譯,簡稱Fintech, 是指傳統金融企業利用科技手段推動通過創新變革提高效率以及提升用戶體驗,或者是指新型創業利用科技手段推出全新的金融產品或商業模式,尤其是指后者。

  一家典型的金融科技公司比較明顯的特點包括:一是通過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推送金融產品和服務;二是技術驅動,比如利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進行風險評估和信用判斷、進行精準營銷、或者資產配置等,典型例子是利用車載傳感器和可穿戴設備提取數據分別應用于車險和健康險的定價等等。

  比如位于亞特蘭大的創業企業Kabbage就是這樣的金融科技公司,他們利用第三方信息向網商提供快速的短期貸款服務。他們根據網商的財務數據、流量和評論數據、UPS物流數據甚至社交網絡上的數據構建風控模型,并在幾分鐘內做出是否貸款以及貸款額度的決策。

  硅谷的一個問答網站Quora有一個關于Kabbage的評論,說未來的銀行只是有銀行牌照的技術公司。國內的螞蟻金服較早進行了這個方面的探索,利用大數據提供信用定價的百融金融做得也不錯。

  日報:在您看來,金融科技與近幾年國內興起的互聯網金融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廖理:從涵蓋商業模式的范圍來看,國內所說的互聯網金融與金融科技并無太大不同,但是,似乎互聯網金融所包涵的“技術驅動”的含義沒有金融科技那么強。前幾天,英國劍橋大學互聯網金融報告團隊來交流時表示,互聯網金融在英國稱之為替代金融(Alternative Finance),更強調對傳統金融的補充和替代,而金融科技更強調技術對金融創新的推動。

  日報:您認為未來中國金融科技,或者新金融領域還有哪些大的商業機會?

  廖理:我個人比較看好大數據征信、互聯網保險和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其中,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本身并不是金融業務,但是其提供信息,這種信息提供的角度和模式都非常獨特。目前來看,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模式包括以下模式:在線投資社交,比如Seekingalpha、Zulutrade、東方股吧等;金融產品搜索,比如Bankrate、Lendingtree、融360等;個人財務管理,比如Mint、Saveup、挖財網、隨手記等;還包括在線金融教育、個人信用管理等等。

  個人信用管理、在線金融交易、金融產品搜索等模式都將成為一個推送金融產品的新入口。此外,從創業的角度來看,這一類企業目前并不需要金融牌照,所以更適合創業。因此,在不遠的將來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在國內會有一個較快的發展。

  國內制度框架待建

  日報:為什么美國沒有互聯網金融,只有金融科技的概念?

  廖理:美國金融業解除管制的時間比較早,他們在1975年實現了證券交易傭金的自由化,1986年實現了利率市場化,1999年通過金融現代化法案實現了混業經營,再加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也比較早,因此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相繼出現了第一批互聯網券商、互聯網銀行和互聯網保險等。

  因此,在美國,互聯網和金融的結合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基于這個原因他們并不覺得“互聯網+金融”有特別的地方,以至于互聯網金融或者“Internet Finance”并沒有作為一個詞在英文的語境中出現。

  直到2005年之后,P2P網貸和眾籌在美國開始出現,再后來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漸漸被廣泛地用于個人和小企業網絡借貸的信用判斷和定價,尤其是近兩年智能理財(robot advisor)以及類似Kensho這種利用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的新一代信息和數據服務等公司的崛起,金融科技這個詞開始出現并流傳開來。

  日報:縱觀美國金融科技行業發展,您認為有哪些值得借鑒和學習的地方?

  廖理:一是美國有發達的征信體系。經過一個世紀左右的演變和發展,美國建成了一個比較發達的征信體系,包括近20部相關的法律,運作成熟的征信機構以及廣為接受的個人信用分數,這是金融社會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我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是美國有完善的監管體系。美國對于P2P網貸的監管納入了證券監管的范疇,而對于股權眾籌則是推出了新法JOBS ACT(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用我們的話說,反映了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結合。

  三是美國重視金融普及教育。2006年,美國財政部聯合23個部委發布了美國金融普及教育的國家戰略,把金融普及教育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層面,我國在這個方面做得還不夠。

  而在中國,互聯網金融雖然方便了百姓的理財和負債,但是也增加了風險暴露,最近出現了大量P2P問題平臺。這一方面說明了我們監管的不到位,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個人投資者鑒別風險的能力亟待提高。

注:本文節選自第一財經日報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