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來,也許是太陽直射點正逐漸靠近23o26′N的緣故,深圳連續數天驕陽似火,氣溫一直居高不下,進入了全年“高烤”模式。8日,華南理工大學EMBA 2015(3)班同學暫時放下手中工作,熱情不減的再次齊聚課堂學習《動態條件下企業戰略管理》。
本次課程由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華南理工大學中國企業戰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藍海林教援主講。藍教授從事企業戰略管理研究、教學和咨詢工作近30年,是國內最早從事企業戰略管理引進、消化、推廣和學科建設的學者之一,對國內企業戰略管理的理論創新做出了若干原創性貢獻,也為中國企業尤其是廣東企業的戰略實踐提供了大量咨詢服務,親歷并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國內企業發展。
藍教授從企業戰略管理的發展、內容以及如何制定企業戰略幾個方面進行了系統地闡述。戰略管理理論起源于20世紀的美國,形成于60年代,在70年代得到突破性發展,其主要觀點包括安索夫的資源配置戰略理論、波特的競爭戰略理論以及安德魯斯的目標戰略理論。藍教授首先從格力提出“第二個千億目標”的戰略規劃案例入手,將大家引入了對企業戰略管理的思考。接著藍教授分別介紹了企業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分析的類型和內容以及環境對企業戰略的影響。企業戰略管理分三個結構層次:公司級戰略、業務層戰略、職能層戰略。在談到公司級戰略時,藍教授講“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國家優勢明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環境的成熟,國內企業走向國際化也是必然趨勢。于是很多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也會不由自主的進行多元化戰略選擇,但因此也可能喪失了企業本身的核心專長,尤其采取了不相關多元化戰略,對企業的挑戰將更大“。教授還談到一個很有趣的觀點“由于我國行政區域較多,各地對企業和行業發展的政策扶持、人文環境均有不同,每個區域都有身特點,都是不同的市場,因此企業應當針對不同的市場戰略選擇也應不盡相同”。
藍教授授課風格不拘一格,激情飽滿而又風趣幽默,形象生動的肢體語言與同學們頻繁互動。教授時而引經據典時而犀利抨擊,時而妙語連珠時而發人深省,課堂內總能傳出陣陣熱烈的掌聲。教授以個人特殊的人生經歷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將理論與案例完美結合,把原本“高大上”的戰略課程變戲法似的演繹得如此“接地氣”。為加深同學們對課程的消化和理解,教授專門加時和同學們深入討論企業對戰略制定的具體方法和措施。
一抹西下的夕陽透過綠蔭照進教室映襯著同學們孩子般的笑臉,窗外蟬聲徐徐,好像在為老師四天的精彩助威吶喊。四天的課程藍教授不僅讓我們體會到戰略管理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重要性,更讓我們領略了一位對戰略管理熱愛到癡迷的大師在馳騁該領域30年后,對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的憂慮和情懷。四天的課程時間雖短,但是獲益頗豐,雖然我們對企業戰略管理的認知和實踐可能還需要時間磨練,但相信有教授一路相助,我們必將在前進的道路上邁出鏗鏘步伐。
文/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