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網(wǎng)訊:11月7日,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的立冬,北京的初冬已有一些的寒意,借著十九大的東風,天空依然湛藍無暇,和煦的陽光灑在鋪滿金黃銀杏葉的小道上,顯得分外靜謐。同學們剛剛結束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畢業(yè)典禮,仍沉浸在興奮中,議論著馬上就要啟程的江西畢業(yè)游學旅行活動——“筑夢井岡,緣源長江”。
溫暖接機
7日深夜,航班準時抵達南昌昌北機場,剛出機艙,就被恭候多時的工作人員引領到等候在停機坪的貴賓專車,在這座英雄城的夜色陪伴下,迎著南昌習習晚風,本次游學活動正式拉開了序幕。
長江大三班深夜抵達南昌江北機場,南冬同學攜團隊溫暖接機
參觀學習
8日上午,同學們驅車前往樟樹參觀四創(chuàng)集團項目。樟樹是南冬同學的家鄉(xiāng),他作為有責任心的優(yōu)秀企業(yè)家,一直關注家鄉(xiāng)建設,先后在樟樹投資建設了時代廣場、紅星美凱龍、開元名都酒店等五十余萬平米大型公建項目,為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在同學們再三要求下,低調的南冬同學分享了他的創(chuàng)業(yè)史、企業(yè)理念以及公益心得。受到了同學們的高度評價。
長江大三班樟樹參觀學習四創(chuàng)集團項目
戎裝瞻仰
9日清晨,同學們身著紅軍服裝,瞻仰了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松柏疊翠、莊嚴肅穆的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坐落在茨坪的北山上,遠處云海中露出點點峰脈。山風徐徐吹來,井岡翠竹發(fā)出陣陣濤聲,似乎想傾訴什么。一座具有象征意義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矗立在北山上,遠看紀念碑像一團跳動的星星之火;近看,又好似一桿桿革命的槍支。同學們在莊嚴肅穆的紀念碑前敬獻了花籃,在張俊發(fā)主席和曹振興書記帶領下向烈士們默哀,南冬同學還特意安排曾接待習總書記的講解員負責解說,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我們面對的不僅是自己,是井岡山,而且更是無數(shù)的為了新中國的建立長眠于此的革命先烈。我們享受了和平與幸福,但這種幸福是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繼承了先烈們的足跡,站在他們的肩膀上才有了今天的發(fā)展。我們作為后人必須做到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也是一種挖井人的精神!
大三班瞻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獻花籃
慈善捐助
下午,大家來到了習近平總書記曾經(jīng)到訪的貧困村—神山村,村頭的大喇叭回蕩著總書記對山村人民的親切祝福,晚秋的陽光下,小小的山村一派生機勃勃。同學們在村委會舉辦了簡短樸素的捐助儀式,本次慈善活動給井岡山革命老區(qū)的神山村捐助善款與慈善物資近十萬余元。張俊發(fā)主席、曹振興書記、南冬代表三班同學講話、合影。隨后,同學們驅車前往黃洋界景區(qū),沿著紅軍曾走過的挑糧小道,親身體驗那段艱苦的歲月,體驗先烈們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
長江大三班神山村慈善活動
紅色記憶
晚上,在井岡山紅軍劇場,同學們觀看了大型實景演出《井岡山》。這是一場能夠喚醒每個人心中紅色記憶的演出,是一場能夠給人以藝術享受和精神洗禮的演出,是一場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打造的視聽盛宴,是一場21世紀與20世紀的思想溝通,是一場和平年代與浴血歲月的時空對話。她告訴我們,在80年前井岡山革命斗爭的發(fā)生地,我們正站在先輩們的血泊和腳印上,重現(xiàn)他們驚天地、泣鬼神的崢嶸歲月。
紅色記憶
結束語
兩天的參訪活動輕松而充實, 隨著南昌畢業(yè)秋季游的結束,大三班在長江的兩年學習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兩年的學習生活讓大家從陌生人走到了一家人,彼此都擁有了一個新的共同的身份——長江同學。
此次游學活動,是江西四創(chuàng)集團董事長南冬同學精心策劃已久的一次畢業(yè)旅行。在此前半年時間,南冬就開始著手準備本次游學活動。大到游學主題、時間地點、接待方案等思路,小到接機牌的制作、賓館床頭柜擺放的行程單、車輛食宿安排等細節(jié)問題,他事必躬親,認真細致地研究,親自踏勘路線,可謂無微不至。讓我們再次感謝南冬同學的盛情邀請,熱情款待,精心安排!還有專屬與我們的62人的接待團隊,為我們的旅途保駕護航,貼心呵護!讓我們的旅途更溫暖,更圓滿,讓沿途的風景都充滿了愛意。
那些走過的路,唱過的歌,吹過的蠟燭,滿載愛的每個瞬間都還歷歷在目,回憶并不代表結束。在未來,在我們長江奔流到海的路上充滿了更多的彩蛋,這是更多美好經(jīng)歷的開始!這份情與這份愛,把大三班最珍貴的回憶不僅留在了革命根據(jù)地井岡山,還深深印刻在每個長江大三班同學的心里,永遠閃光,永遠激動,永遠熱淚盈眶!
文/長江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