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硝煙持續了兩個多月,太平洋東西兩岸的兩個大國在貿易與關稅上仍僵持不下。無論是雙方輪番對外界放狠話,還是一批又一批地開出提高關稅產品清單,中美之間這場較量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到松動的跡象。
有分析指出,特朗普掀起貿易戰的意圖并不僅僅在于他一直堅稱的兩國貿易逆差過大,更深層的原因在于美方對中方在科技領域趕超的焦慮。因而,中美貿易戰的關鍵焦點在于高科技,雙方制約與反制的核心都離不開芯片這個關鍵領域。
中美貿易戰核心指向芯片技術
近年來,中國雖已攀升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高科技與新興產業發展速度驚人,但在芯片設計與制造技術上,仍高度依賴進口。美國卻憑借眾多實力雄厚的半導體科技企業,在芯片產業方面遙遙領先。
在權威機構ICInsights公布的2018半導體銷售企業排名中,全球前15大半導體芯片廠商,中國大陸企業無一上榜,而美國企業則占據半壁江山,另一半則是由歐洲、韓國和臺灣企業撐起,這其中就包括全球四大芯片設計企業之一的聯發科技(MediaTek)。
▲ICInsights最新發布2018上半年全球半導體廠商綜合排名
處于中美貿易戰旋渦中心,芯片又是其中的核心議題,全球的半導體企業自然要對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對抗時刻保持密切關注。貿易戰時間的長短,對于整個產業供應鏈與格局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尚且未知。
新加坡聯發科技總經理谷中強認為,短期來看,貿易戰或許對主要的芯片廠商會有一些沖擊,不過長期來講,還是會回到基本面,因為市場或者廠商對科技產品、芯片的需求,并不會因為貿易戰或者其他政治因素的影響而消失。
谷中強說,“對科技產業來說,能夠長期持續創新與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創造價值的企業,才是能夠在各種外在因素影響下,保持屹立不倒的關鍵。”
專利是生存的關鍵
從事半導體行業多年,谷中強深知,技術研發和設計創新不僅關系著企業的生存發展,更是保持全球競爭優勢的關鍵。
2018年9月4日,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新加坡知識產權局(WIPO-IPOS)的頒獎禮現場,谷中強代表聯發科技上臺領取WIPOUsers’Trophy(用戶獎)。這是公司在2017年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遞交的28項專利申請,在今年結出的碩果。
▲2018年9月4日,谷中強代表聯發科技在新加坡接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頒發的專利獎項
谷中強表示非常欣慰,“這證明了新加坡聯發科技長期在科技創新、專利申請以及保護知識產權方面做的努力,受到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肯定?!?/p>
站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領獎臺,對聯發科技來說不是第一次。近年來,聯發科技持續加大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專利申請。不過,公司對知識產權的重視不僅體現在專利申請上,更多的在于研發投入。
2005年,谷中強被聯發科技派駐新加坡。起步時期,公司管理層加上員工總共15個人,主要作為新加坡與臺灣總部的橋梁連接。
發展至今,聯發科技新加坡分公司的員工已經超過300人,并且九成以上都是工程師和研發人員,企業投資多是用于研發上,包括硬件設計、微電子、電路設計、專利申請等。
聯發科技生產的芯片一年驅動超過15億臺裝置,其中最普遍的應用就是Android系統的手機、平板電腦,在移動通訊領域,聯發科技的芯片在全球市場位列第二。此外,聯發科的產品還應用在智能電視、語音助理裝置、功能型電話等等。
谷中強認為,公司的迅速成長與重視推動創新、保護專利是分不開的。他說,“要做芯片,從設計到實體,這個過程要不斷創新,方法也要創新。一邊加大研發創新,一邊申請專利保護,這些都關乎企業的存活?!?/p>
創新背后是對知識的投入
對科技企業來說,創新,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而是要有充裕的人才、資源和時間來支撐起企業的研發技術與產品。
谷中強了解這其中人才的重要性,在他的推動下,聯發科技與新加坡幾大知名高校都建立起長期合作,特別是在半導體芯片設計產業相關工程人才培養方面,設立獎學金,設立講座教授,支持高校創新研發類的活動,加強與相關政府部門的合作。
投入了這些,對于一名科技企業的領導者來說,谷中強覺得還不夠。
2010年,谷中強申請報讀了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的EMBA課程。他說,“電子工程背景出身的我,在高科技產業工作15年后,深感在企業經營與管理上需要系統地充實相關的知識與理論基礎。希望在EMBA課程中,能學習到管理學的精華與企業經營的最佳實務?!?/p>
回想起在國大EMBA的學習,谷中強對當年經常要挑燈夜戰的情景還記憶猶新。那時,一邊要兼顧企業的運轉與經營,一邊要與同學分組討論案例,準備專題報告與論文,這對企業領導人和職業經理人來說,都是相當大的挑戰。
他說,我在學習過程中,深刻體會每個人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我們必須不斷地思考與操練如何最有效地善用時間。
▲谷中強與國大EMBA同學在商學院課堂進行案例討論
在國大讀EMBA課程,鍛練的不僅是意志力,還有體力。國大商學院每年都組織EMBA學生參與戈壁挑戰賽,谷中強參與的那一屆是“戈七”,112公里。
“在準備以及參賽的過程中,除了培養了規律運動的良好習慣,更讓我有機會在環境極度艱困的沙漠中,鍛煉個人的體力、耐力、意志力、團隊合作以及超越自我的能力?!惫戎袕娀貞洠斑@些學習與體驗對我們來說,都是人生受用不盡的財富與智慧?!?/p>
“國大商學院EMBA兩年的學習是我人生難忘的經歷。”谷中強說,在老師嚴謹的教學與認真的指導之下,來自不同文化與各行業的同學們一起學習并分享彼此的經驗,讓他能夠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面對挑戰,以更寬闊的視野來面對未來。
對話谷中強
Q1.為什么研發、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對半導體行業來說至關重要?
谷中強:半導體晶片設計是高度知識密集型的科技產業,持續不斷的研發、創新是半導體產業里的企業能否生存的最重要因素。
知識產權的保護對于全球科技產業來說,都是非常重要且核心的議題。我們看到幾乎所有的科技創新,以及其所產生的價值,都是建構在知識產權保護的基礎上。
Q2.聯發科技擁有多少專利成果?
谷中強:創立20年,聯發科技已取得約10,000個專利商標。從2015年到2017年,聯發科技為歐洲專利局(EPO)的臺灣最大申請人,同時也是唯一一家被列入歐洲專利局前100名申請人的臺灣公司。聯發科技在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為2017年排名前100位的專利申請人之一。
Q3.臺灣的半導體企業為什么可以走在全球前端?
谷中強:臺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晶圓代工全球占有率超過6成,并位居世界第一。
臺灣整體半導體產業的產值2017年已達到802億美金,占臺灣GDP的15%。龐大的經濟規模,并擁有眾多的從業人員及周邊的廠商,讓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生態系統十分完備。
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最重要的不僅僅是產品與技術,而是建立完整的產業生態鏈,與創造產業整體價值。
持續投資與深耕,臺灣半導體產業已建立起良好的產業生態鏈,并且累積了包括:專業的半導體人才、有獨立且開發最新技術的能力、具經濟規模的產能等。這些優勢,都是臺灣近40年來長期投入各項資源所締造出來的成果,而且短期難以被超越或取代。
Q4.臺灣是怎樣培養出大量的半導體產業人才的?
谷中強:臺灣的半導體人才近幾年雖然也面臨供不應求情況,但多年來產學合作密切,并已建立起人才培育系統,能夠支持半導體業持續成長。
在技術研發方面,臺灣半導體產業已經擁有獨立開發技術的能力,例如臺積電7納米(7nm)制程率先量產,讓臺灣在全球半導體先進制程市場持續維持領先。
Q5.聯發科技在新加坡與高等院校都是怎樣合作的?
谷中強:新加坡聯發科技與新加坡主要高等院校一直以來都有長期合作關系。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高校電子工程專業的50多名學生,在聯發科技的資助下獲得了半導體芯片設計相關領域的學位,包括學士、碩士以及博士學位。
此外,公司還進一步加大與新加坡教育部、經濟發展局的合作,為新加坡本地大學生提供SingaporeIndustryScholarship獎學金,并且積極參與支持國大企業機構(NUSEnterprise)、國大工程領導力研究所(NUSInstituteforEngineeringLeadership,IEL)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活動,在南洋理工大學設立“聯發科技講座教授(MediaTekEndowedProfessorship)”,推動新加坡半導體芯片設計先進技術的研發。
Q6.讀新加坡國立大學EMBA,您有什么體會?
谷中強:國大商學院是亞洲頂尖的商學院,在EMBA課程的安排上嚴謹但具有彈性,讓我可以在有機會兼顧工作的情況下,有系統、有紀律地學習。
國大EMBA以移動課堂的方式在亞太地區不同地點進行教學,讓我能在學習管理知識的同時切身了解體驗亞太地區各經濟體的政治、經濟以及人文發展的最新狀況。
▲2012年7月,谷中強(中)與EMBA同學參加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典禮
具備東西方背景的國大商學院教授,及來自亞太地區知名的學者與專家,共同為同學們搭建了跨文化、跨區域、跨行業的企業管理交流平臺,讓我們來自不同文化與產業的企業領導人與專業經理人,有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互相學習與分享彼此在企業經營管理上的經驗,并與所學的管理知識理論相結合。
文章及圖片來源:新加坡國立大學EMBA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