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4日至2019年7月17日,兩年很短,短得我們剛說“您好”,就要說“再見”;
兩年又很長,彼此關心743個日夜,游學4座城市,一起揮汗如雨在12處土地,彼此支撐鼓勵跨過108公里戈壁...
我們----真正踐行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在這短暫而又漫長的兩年,如果想用一篇行文就能概括,顯然是徒勞的,只能截取些許片段,來折射我們的不負韶光,追問我們的初心。
第一次見面—青澀的回憶
這個半天,所有人應該都記憶猶新:大疆哥的招牌式白牙笑,小馬哥考律師的心酸歷程,邵爺的一個老婆的“實話”,劉津的“格格血統”,鐘流的“分流學說”,祖見的運動帽加西裝的另類亮相,建新的“上海灘許文強”造型,志文厚重樸實的奮斗史,傳陽和王重陽的身份之辨...每個面孔歷歷在目,特色分明。
無論是羞澀還是老到,是侃侃而談還是只言片語,大家都在認真表達自己的初心,勾畫最好的自己,讓自己迅速融入這個包容并蓄無限可能的集體。
與眾不同的沙壺破冰,讓我們重新回到了無憂無慮的象牙塔生活;像孩子們一樣較真的角逐,毫無顧忌的大笑,爭前恐后的各種秀...給那年的七月留下了滿滿的回憶。
第一次海外游學—清新的過往
第一次游學選在了日本,跨越了橫濱和京都;第一次打車花了三千多人民幣,因為沒有認真看降落在哪個機場;第一次幾個同學一起坐在海邊,拋開世俗繁雜,安靜地看著三個日本年輕人一遍又一遍地表演;第一次一群中年人像孩童般新奇地近距離地欣賞釀酒這門古老的手藝;第一次我們這幫自以為見慣世面的人領略到西陣織這個百年企業如何將創新融入到傳統...
用游玩的心態去了解另一個文明,用旁觀者的身份審視跟我們同根同源的文化。沒有刻意要學會什么,只有欣賞和細品。也是第一次感到知識獲取和文化溝通的樂趣。在這里,我們不僅明白了學習的要義,也開始朦朧觸及到什么才是生活和工作的本質----樸素的真理和普世的價值。
第一次拉練—偶然造就必然
戈壁這堂課是EMBA中文班的必修課,也是靈魂通過身體的外顯。清晰記得我們的第一次拉練在西海岸,蓓蓓老師特地邀請了新加坡馬拉松記錄的保持者作為我們的啟蒙教練。也許是從那一刻起,跑步成為26班很多人一輩子的習慣和共同的樂趣。從熱身到一百米折返跑,從最初的幾十人,到堅持到最后的幾個人。
當初的偶然,成了最后的必然。如同楚軍紅老師在戈壁說的那樣:對不熟悉的事要心存敬畏,認真準備,才有勝利的可能。每一次叩擊地表的腳步都為成功完成戈壁挑戰增加了一份勝率。現在回首這不經意的第一次,再一次體現了生活的奇妙:每一個選擇,從開宗立意那一刻就決定了它的成敗。后面的每一次拉練都是這一次的延續和放大,放大到讓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第一次認真說再見—再見為了更好的相見
兩年,四個學段,再加之各種聚會拉練,我們已經習慣了再見和重逢,然而這次,是我們要認真說再見的時候了。因為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所有人在一起的最后一次可能只剩畢業典禮了。我們選擇了一起在新國大這個山頭一起遠眺,也同時被生活選擇要奔赴各自不同的前程----不管你愿意還是不愿意。既然無法拒絕,那就讓我們用力擁抱,彼此祝福,認真說一聲:再見。同時,回望這一路,并叩問內心:我是否堅持初心,遇見更好的自己?
這兩年,我們很多人經歷了工作和生活的變遷,經歷了人情冷暖和江湖起伏,在我們彼此人生中這短短的一截,互相陪伴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一起圓夢,一起狂浪,一起奮斗,一起進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領悟,但是我們每個人都付出了熱情和真誠,突破了自己的狹隘,獲得了提升。多年以后,當我們如同學長一樣回望時,我們應該會輕撫胸口,默默地跟自己說:此心安處是國大。
文章及圖片來源:新加坡國立大學EMBA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