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華EMBA網訊:8月5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上海分院301教室座無虛席,夏日的暴雨抵擋不住濃濃的學習氛圍,大家正在聆聽由華東校友會舉辦的一場“中猶關系和中東熱點問題解析”報告會,主講嘉賓為上海社科院潘光教授與哥倫比亞大學世界史碩士生陳心儀女士。
華東校友會趙國強會長開場致辭
作為開啟猶太研究的中國專家,潘光教授在報告會上介紹了上海這座城市所獨有的猶太記憶。19世紀中葉以來,上海虹口區漸漸成了大批猶太人的定居地。20世紀初,俄國猶太人經西伯利亞、哈爾濱來到上海。潘光教授說:“他們初來時一貧如洗,只能做些小本生意,慢慢地生活才好了起來。”最早來到上海的是塞法迪猶太人,他們大多經商,沙遜、哈同、嘉道理等家族后來都成了舉世聞名的猶太富商。
“二戰”爆發后,當納粹瘋狂迫害屠殺猶太人時,當整個所謂“文明世界”將數萬歐洲的猶太難民拒之門外時,惟有上海敞開了胸懷。
在這段最艱苦的歲月中,猶太難民與普通的中國百姓同甘共苦,結下了深厚友誼。時至今日,在上海的許多角落,都留下了猶太人生活的痕跡。
潘光教授
報告會第二個主講嘉賓是陳心儀女士,她是以色列計劃撰稿人及編輯,精通希伯來語,。懷揣著對以色列的濃厚興趣,陳心儀女士跟我們分享了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歷史與宗教問題,針對我們關心的中東熱點問題進行了專業的解析。從1948年建國至今,以色列人民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勤勞,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發展“奇跡”,使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國崛起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67年里,以色列的國內生產總值從2億美元增長到2510億美元,翻了上千倍,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34000美元,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縱觀以色列的發展歷程,改變傳統思維、推動科技創新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以色列有句俗語:“三個猶太人有四個觀點。”即強調了創新在以色列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
時至今日,中國已成為以色列第二大投資國。2016年,中國對以色列的投資躍升至165億美元,創下紀錄。未來,中以兩國在能源、交通、高科技等行業都將取得更深入的合作,中國資金和市場正日益成為以色列創新的重要力量。
與主講嘉賓合影
同學們還就自己關心的問題,與潘光博士和陳心儀女士進行了互動。講座在大家收獲滿滿和意猶未盡中結束。華東校友會和上海分院也多次舉辦類似既有學術價值、又有現實意義的熱點問題沙龍,讓同學們可以從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段去考量現實問題,給大家一個獨特而客觀的視角及工具。
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