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網訊:在2017上半年全國經濟增速版圖中,西南地區表現搶眼,各省市增速全部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新常態下,西南如何才能保持發展勢頭,實現彎道超車?企業如何綜合治理與變革,政府和市場關系如何重塑,政企學各界又當如何通力合作,激發更多活力?8月18日,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發起并主辦的“2017北大光華西南論壇”暨成都分院落成儀式在成都舉行,圍繞這些熱點難點議題,來自政界和商界的嘉賓與北大光華教授一起進行了深度探討,為西南地區的發展建言獻策。
四川省成都市政協副主席、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書記楊林興,以及北大光華院長劉俏教授進行了開幕致辭;全國政協常委、北大光華名譽院長厲以寧教授進行主題演講;北大光華教授、北大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陳玉宇,北大光華特聘教授、國務院參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徐憲平,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鄒磊,以及北大光華副院長、金融學教授金李,圍繞“改革的四梁八柱和企業發展新道路”這一主題進行了高峰對話;北大光華副院長、市場營銷系教授張影,北大光華市場營銷系副系主任沈俏蔚教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經濟局前局長、馬里蘭大學經濟學教授金哲,以及ofo共享單車創始人兼CEO戴威,則圍繞“破題共享經濟”進行了另一場高峰對話。
成都分院將在西南經濟增長極中發揮獨特優勢與功能
四川省成都市政協副主席、天府新區成都黨工委書記楊林興
楊林興書記在致辭中表示,光華管理學院作為北京大學的商學院,代表著亞太地區的最高水平,是萬千學子心馳神往的圣地。天府新區作為國家級新區,承擔著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創新戰略任務,肩負著四川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和成都優化空間格局、重塑經濟地理的重大使命,正按照“肩負南拓重任、強化極核功能”的重大要求,依托成渝城市群、融入長江經濟帶、面向“一帶一路”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示范區”。“我們期望也深信北大光華成都分院一定會發揮獨特功能,在為天府新區導入新銳的發展理念、提供強大的智庫支持、培養更多的精英人才的同時,也贏得自身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楊林興書記說。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教授
未來,北大光華成都分院帶來的支持與貢獻,將從天府新區深入到整個西南地區。劉俏院長在致辭中提及,北大光華在1985年由厲以寧教授創立之后,在隨后的32年時間里,在“培養商界領袖,創造管理知識,推動社會進步”方面有很大的貢獻。他談到,“2015年3月與天府新區管委會正式簽訂成立建設成都分院,兩年多的時間我們看到了天府新區發生的變化,我們也深信在未來的時間里,成都發展會越來越好,四川發展越來越好,打造越來越好的中國新增長極。同時光華成都分院也會盡我們所能,弘揚光華的理念,為成都的發展,為西部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厲以寧教授談創新與觀念轉變
87歲的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以“創新與觀念轉變”為主題,進行了一場長達90分鐘的重磅演講。厲以寧教授是我國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的學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非均衡理論,并對“轉型”進行了理論探討,厲以寧教授還主持了《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的起草工作,這些都對中國經濟的改革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全國政協常委、北大光華名譽院長厲以寧教授
怎樣看待當前的人才流動趨勢?如何理解創新?如何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人假設是否適應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厲以寧教授以這四個問題為主線展開討論。
“引進資金,不如引進技術;引進技術,不如先引進人才。”厲以寧教授以廣東吸引人才方面的探索為案例,分析指出,地方政府要想引進人才,一定要營造優良的市場環境,為人才提供發展空間,要給足優惠政策,該減稅就要減稅,該獎勵就要獎勵。此外,解決好人才生活上的后顧之憂也是重要的,譬如職稱問題、戶口問題、家人生活和子女教育的問題,等等。四川作為內陸省份,需要的不僅僅是單純引進人才和技術,而是要人才把家搬來,在這里扎扎實實地落地生根。因此,做好這些人才吸引工作,對于西南的開發是很重要的。
關于創新的概念,厲以寧教授指出:熊彼特在100多年前提出,創新是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這個概念適用于工業化初期階段;目前,我們邁入了工業化的中后期,更重要的是信息重組。創新還應融合科學家和企業家的力量。以成都為例,諸多大學和科研單位與企業家的關系還是較為疏遠的,需要有中間人讓他們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政府除了改善投資環境,還必須要打通企業家和發明家之間的關系。如今是資金追逐好項目的時代,這就需要大量有創意、敢創新的年輕人。這也是西南部發展的一個機遇。
針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厲以寧教授從供給側和結構性兩個角度給出了分析。從供給側來說,改革有三個抓手,一是國有企業改革不能放松,二是民營企業要轉型,三是要助力小微企業發展。為什么要進行結構性改革?厲以寧教授對比了鴉片戰爭時期的中國和英國的國力,提出重要觀點:經濟的結構要比經濟的總量更為重要。因此,我們要改變過去單純看重數量和速度的傳統發展方式,轉向看重質量和效率的新型發展方式。西南地區還應重視精準扶貧和市場化的結合,通過營銷等方式提升農民收入。
最后,厲以寧教授討論了經濟人假設與社會人假設的區別,認為社會人假設更適用于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經濟人假設認為人是理性的,希望付出最低的成本,得到最大的收益;而社會人假設則更接近現實的人,注重協商、和解、分享、共贏。他回顧說,抗日戰爭時期,成都、重慶被日軍轟炸得一塌糊涂,川軍為國而戰,不計得失;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多少人自愿參加救濟、捐贈……“物質技術只能產生常規效率,超常規效率就來自于道德基礎,懂得了這一點,大西南的發展完全有信心!”
文/北大E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