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无遮挡黄漫画在线观看网站,1316喷浆???直播,阿娇13分钟视频无删减mp4,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广告

歡迎來到EMBA招生信息網
當前位置:EMBA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 新聞動態 > 正文

北大EMBA院長劉俏在新年論壇上的講話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     發布時間:2017-12-28 16:11:25
收藏 分享 評論(0)

  EMBA網訊:12月17日,第十九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新時代新思想——致敬改革開放40年,慶祝北大建校120周年”。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教授出席論壇并發言。劉俏教授是金融學界著名的學術領導者,對中國企業與中國經濟有深入研究。

  十九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劉俏教授估測:到2035年,中國GDP將近200萬億人民幣,人均GDP約為2萬美元,不僅擺脫了中等收入陷阱,而且進入現代化國家的行列。

  要實現中國2035美好愿望,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是關鍵。此外,中國2035還有兩大紅利……

  北大EMBA

  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校友、各位朋友,我今天想與大家討論一下中國經濟的2035。

  到2035年,光華管理學院是50周年,離現在還有十幾年時間,很多事情會發生。討論2035年,還是想切合我們今天的論壇主題,我們需要思考中國改革開放40年發生了什么事情,其中什么東西是對走向未來有啟示的,什么元素是未來需要避免的陷阱。

  改革開放40年見證了一個偉大的經濟奇跡

  首先用很短的時間迅速回顧一下改革開放40年。今天一天,嘉賓們從企業層面或者是個體層面都在闡釋這個主題,見證這個偉大的時代。這個時代反映在經濟數字上,反映在基礎設施上,反映在脫貧人數上,從任何維度看,都是人類歷史上前無古人的一個偉大的經濟奇跡,有很多了不起的成就。

  在反思改革開放40年的時候,我特別喜歡哈耶克的一句話:“在社會演化中,沒有什么是不可避免的,使其成為不可避免的,是思想。”今天上午嘉賓有提到,改革開放40年我們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在于解放思想,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一樸素真理指導我們的一些規劃。

  我們在過去40年時間里面,展現出了非常卓越的發展智慧,反映在我們對市場經濟體系,對工業化進程的信賴上,也反映在我們用創新方式找到了成熟的有中國特色的投融資體系,也反映在我們以更開放的心態積極參與全球的經濟分工協作,充分享受人口紅利和全球化紅利,也反映在政府用了比較穩健的、比較審慎的宏觀管理架構,營造了一個相對來說對經濟發展有利的外部環境。

  這些合在一起大概解釋了我們做對了什么事情。這40年的發展,從個體角度看,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我們看到了更多感性的故事,看到了奮斗和堅持。這40年最大的收獲還在于中國人有了自信,也有了能力去真正地理解和定義未來的美好是什么。

  實現中國2035美好愿景需要更平衡充分的增長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一個偉大愿景,2035年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為經濟學者,我做了一個相對保守的估測,按每年5.5%的GDP增速,到2035年我們的GDP將近200萬億人民幣,人均約為2萬美元,不僅擺脫了中等收入陷阱,而且進入現代化國家的行列里面了。在我們理解2035的時候,這個目標應該是清晰的,沒有太大爭議的。

  我們怎么達成這一目標?什么樣的陷阱可能讓我們到不了這一步?在高歌猛進40年之后,中國經濟積累了很多結構性問題,而這些問題在未來是需要我們去破題的,這也帶來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思想、理論和實踐創新的時代。我自己理解,我們需要的不一定是更快的增長,而是更充分更平衡的增長。

  北大EMBA

  怎么去定義更充分更平衡?我自己一直有一個比較簡潔的思考問題的框架。我認為經濟增長有兩個東西來驅動,一個是投資率,一個是投資資本收益率。大家看到,在圖示的右邊,我給了一個2×2的四種場景(請點擊放大上圖查看)。在未來一段時間,到2035年可能我們能夠想象到或者是希望能達到的一個場景,應該是第四個場景,叫平衡充分增長。這種情況下,我們找到了一個投資率和投資資本收益率或者是投資效率之間更為有效的均衡,換句話說,投資率下降之后,我們通過微觀基礎的創新,通過企業家精神的保護和弘揚,通過創業創新提升投資效率,這種情況下可能有一種中高速增長,但是同時增長質量非常令人羨慕。

  大家可以看到,要實現第四種場景的話,最關鍵的一個核心指標就是投資資本收益率,這也是我在過去10年時間里一向“兜售”的概念:投資資本收益率(ReturnonInvestedCapital,簡稱ROIC)。微觀基礎就是良好的企業、商業模式,良好的產品服務、資本使用效率,用經濟學的術語來講,是全要素生產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簡稱TFP)。這個概念,是我們在理解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時的一個核心概念。

  我們回顧過去40年的趨勢。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以及本世紀第一個10年,TFP年均增長速度是4%,進入本世紀第二個10年降到2.3%。從這個角度來講,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從粗放式的投資拉動到效益驅動、到創新驅動的最大瓶頸是:未來投資資本收益率的來源是什么地方,或者說未來TFP的增長速度能不能重新回到過往享受過的高水平上。現在2.3%,再回到4%的話,我想2035年會有一個非常美好的未來。

  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是達成目標的關鍵

  我這里也沒有太多的美好的建議,但是我想基本上是回到兩個東西。一個是大家講得比較多的企業家精神,另外一個就是創新。

  講企業家精神,我的講法可能會稍微有點不太一樣。我會覺得,光華培養的學生應該是國之重器,你應該具備企業家精神。最重要的兩方面,一方面你能定義什么叫美好,對美好的理解符合正確的方向,另一方面是有實現美好的愿力。未來我們需要更多批判性精神,需要更多人把個人命運和時代命運、國家命運、家國情懷聯系在一起,通過不斷地嘗試,弘揚企業家精神,實現創新創業。

  創業創新我舉兩個小例子。第一,過去一段時間,我國的創業創新做得非常不錯,去年中國的研發投入占GDP的2%,但是真正要成創新型國家或者被界定為一個創新型國家,研發占GDP的比例應該達到4%以上。深圳是一個有活力的地方,在很長一段時間,包括現在研發占GDP的4%-6%,這樣保持不斷的活力。未來想象中,我有這樣一種希望,我們能不能像若干年前提出教育開支一定要占到GDP的4%之上,我們也提出到2035年甚至再往后走,研發也能占到GDP的4%之上。把這個數字作為一條鐵律來呼吁,來執行。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未來中國的發展路徑和格局將不一樣。

  另外,研發本身分四個層次。我們講到共享單車,講到高鐵,我們也講到其他的一些。基本上,從用戶體驗,從效率提升,從工程,從科學,創新有四個層次。我們現在的研發,多的是發(Development),而不是研(Rearch)。現在真正到了中國人開始鼓勵科學精神的時候,我們希望看到一些深度的科學原創,把科學原創轉換成真正的給用戶非常好的體驗的產品和服務,最終轉化成非常優秀的商業模式,最終提升我們的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我們的投資資本收益率。

  中國2035有兩大利好:人口紅利和城市化紅利

  這里面我們有沒有機會?我覺得可能生逢這樣一個時代,作為中國人是蠻幸運的事情,這種幸運本身也是我們認為對未來樂觀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我舉兩個小例子。從人口來講,我們經常講人口紅利已經消失了。但是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們做了一個估測:到2035年,中國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口年齡在45歲以下的人口接近5億,這是歐元區的人口總數。中國勞動力人口里面有將近3億人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這3億受過高等教育的勞動力人口,如果他們的活力一旦激發出來之后,一旦具備了一定的企業家精神之后,如果他們具備了研和發的能力之后,他們會有一種什么樣的勢能在改變我們的社會和經濟架構?大家可以思考這個問題。

  另外一點我想強調,到2035年會看到一個全世界史上規模最大的城市化過程。我們可能會新增4億到5億的城市人口,而其中有將近3億的人口是屬于遷徙人口,從農村遷徙到城市。我們會崛起一大批大型城市,這樣的話我們以前基礎設施里面強調的是城市跟城市之間的,未來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方面,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是無窮盡的。

  這兩個利好合在一起之后,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講一個變化,從MadeinChina到MadeforChina。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巨大挑戰是怎么為中國的龐大的消費者,為中國的崛起的消費實力提供他們所需要的產品和服務。我想,其實關于未來的答案,應該就隱藏在現在。

  用一句勵志的話結束今天的演講:帷幕既已開啟,我們無法逃避;新的一年,尚未啟程者請邁出腳步,前行者請始終如一;愿你我永如人間青春少年郎,淋漓酣暢不負生命這一場。

  文/北大EMBA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