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網訊:“你們無法想象,中國學生為了贏得考試所付出的辛酸。”這是電影《中國合伙人》里的臺詞,卻也道出了中國教育一直以來存在的現實問題。如何幫助孩子更有效、更科學地學習,讓孩子更好地成長,是教育行業的重要課題。
現在,人們對教育的需求比以往更為迫切,依托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線教育迅速發展,然而在K12教育領域,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獲取知識的習慣,線下教育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曉教育著力推動“雙師模式”的發展,將線上的名師與線下的教師結合起來,共同為學生帶來優質的教育服務和學習體驗。
曉教育是如何把握機遇、實現一次次自我突破?堅持探索并努力找到最適合學生需求和自身特點的教育模式?我們特別采訪了長江商學院EMBA30期學員、曉教育集團董事長吳朱寶。
《新商業文明100人》第一季第五集本期嘉賓吳朱寶
30期學員,曉教育集團創始人、董事長
發現需求 聚焦區域
洞察到中國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吳朱寶在2003年進入教育行業,不斷加深對中國教育市場的理解,并積極嘗試將應用新技術,提升學習體驗與教學效果,贏得了學生家長的認可與信賴。那么,為何曉教育沒有搶灘一線城市,而是把目光放在了東莞?
2009年時,東莞市的教育行業大的培訓機構沒幾個,幾乎沒有規模超過5000萬的教育機構,事實上人們在市場化教育服務存在巨大需求,但是教育機構的服務不完善,家長只能為孩子單獨聘請家教補課。吳朱寶抓住了教育市場的需求,用更好的老師和教育方法實現更高的效率。就這樣,曉教育在兩年的時間里做到了東莞第一,三年的時間做到整個城市的絕對第一。
“教育行業異地擴張的一個制勝關鍵是大后臺、強前臺”,吳朱寶表示,“大后臺是提供一個非常完整的產品體系,對于老師進行系統的培訓,甚至是分公司總經理、校長都有一個標準,這讓我們的大后臺變得很強。第二個是,在前方會根據每個城市的特點、每個城市學生的特點,挑選合適的人才。”因為互聯網助力教育業之后,高質量的精品課程也不再限于大量內容的整合與拼湊,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并將自己培養成自己。
當前教育行業都在做內容的研發,但是不是真的是很好的內容?好內容的標準又是什么?在吳朱寶看來,“好的內容,第一個它是有趣的;第二個方面,它是分層的(是針對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學生來提供不同內容的);第三個它是基于大數據的,我們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案和課程,因材施教”。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幫助學生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尋找到最匹配自己的教學內容將成為教育的新目標。美國教育科技公司“Knewton”,通過數據科學、機器學習技術、知識圖譜等,搭建適應性學習引擎,為學生提供“因材施教”的個性化學習體驗。
無獨有偶,曉教育也在這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展開大數據分析:拆解每道題的屬性,對學生的個性化評測,分析學習者已有學習行為,逐漸形成通過對大數據的采集、處理和分析,構建學習者學習行為相關模型,并對學習者的未來學習趨勢進行科學預測,提供更精細化的個性化服務的模式。
個性化教育已經成為當今世界范圍內強勁的教育思潮,是面向知識經濟時代的未來教育發展方向。
曉教育個性化教育的思路正是從吳朱寶的個人經歷中孵化而出的。當年吳朱寶高考成績并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他在惋惜懊惱之余思索,“要是有老師對我進行個性化輔導,興許結果會理想很多。”以此想法為契機,吳朱寶成立了“星火學習交流會”,以“聽過來人講經驗”為“賣點”,希望幫助師弟師妹在學習上少走彎路,這也是吳朱寶進軍教育行業的初衷。
主攻線下 突破線上
在過去幾年的時間里,受益于中國網民規模的穩步增長,以及國內在線教育技術的不斷成熟,在線教育如火如荼,被認為是對教育模式的重大改革,讓學習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最大程度上利用了互聯網的擴大效應,很多公司重注在線教育。但吳朱寶堅定地認為,雖然在線教育是未來教育的發展方向,但因為特殊的場景,在今后一段時間里教育行業的機會還是在線下。
教育的未來風口在哪里?是“大佬們” 關注的在線教育,還是吳朱寶所說的線下教育呢?
“在我們整個教育行業來說,線下還是主體,起碼占比90%。”吳朱寶介紹說,“而且線上教育這種場景,是不太適合K12的。K12的學生一般是6歲到18歲,這部分學生最大特點是自制的能力和主動學習還是比較弱,他還是希望在一個特定環境,特殊的氛圍(里學習)。”正是對K12教育的理解,曉教育充分利用機會,重點布局線下教育。
現在的時代是“互聯網+科技”的時代,互聯網的方式,讓教育從線下走向線上,而科技的加持能更好地武裝及服務線下。
為什么選擇發展線下?吳朱寶還認為,現在的線下已經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線下,實際上是把在線教育新技術,包括AI、大數據等,應用到線下,重新塑造一種學習的場景。目前曉教育也在做這方面的嘗試,這種模式被稱為雙師模式。雙師,顧名思義,課堂上有兩個老師。主講老師負責線上教學,學生通過1:1仿真大屏遠程上課。與此同時,線下輔導老師在課堂陪同學習,給學生提供及時的輔導,達到1+1>2的效果。而在未來,學生在課室里還可能是跟機器學習的,他與機器互動,有哪里不懂,機器會自動調出視頻跟他溝通,線下老師主要負責跟進服務。
吳朱寶強調,在線教育必然是一個未來,但就目前而言,面向K12的教育培訓機構,規模想從10億走到100億,機會仍在線下。
商業賦能 教育平等
曉教育進入教育行業時,整個教育市場資源不均衡,人們的教育需求不斷提升,這正是吳朱寶取勢的機會,借助高科技的力量做好優質內容。隨著行業的發展逐步成長,吳朱寶認為,新的商業文明是大家圍繞著“價值”去做這件事情,為社會提供什么價值,給員工提供什么價值,形成完整的閉環。這種理念讓曉教育從東莞一個三線城市走出來,走向全國。
實現人生而教育平等是曉教育的愿景。這一愿景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是可以實現的,互聯網衍生的全新的融合業態,構建出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空間,實現線上線下的雙重服務供給。學校的圍墻正在被打破,教育公平將從實現配置公平、機會公平向實現獲得公平轉型。
當帶著“人生而教育平等”這樣愿景的教育者走入長江商學院,會碰撞出哪些火花呢?
吳朱寶感慨到,當公司發展到7000+人的規模,再加上長期在一線拼搏奮斗,對于很多問題其實是有點迷茫的。進入長江后,接觸到全球化的格局、視野和思維,吳朱寶也在嘗試用全球視野來看待整個教育行業,“我們目前的教育只是在中國,那么以后也可以順著“一帶一路”的春風,通過直播,通過我們雙師,讓它走出去。”他相信,創業的本質就是創造價值,為社會創造價值,同時也為員工創造價值,這正是新商業文明的特征之一。
文/長江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