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无遮挡黄漫画在线观看网站,1316喷浆???直播,阿娇13分钟视频无删减mp4,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广告

歡迎來到EMBA招生信息網
當前位置:EMBA > 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班級活動 > 正文

內蒙古大學EMBA《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課后感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     發布時間:2018-02-27 09:40:23
收藏 分享 評論(0)

  EMBA網訊:2018年初冬雪初融時,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EMBA13班迎來了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商學院戰略與倫理研究中心主任、南開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后薛有志老師主講的《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課程。一開篇薛有志教授就向同學們推薦了幾本和課程相關的書籍,蔡元培的《中國倫理史》、約翰羅爾斯的《正義論》、韋伯的《新教與資本主義論理》,課余之時一定讀一讀這些書。

  兩天的課程讓我對企業的社會責任以及倫理有了初步的認識,根據授課內容,結合自己的職業特點及自己的偏好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社會責任與倫理問題的導入

  薛教授認為:企業僅僅是為了賺錢在現在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已經是不夠的了。聽了這樣的觀點,自然也就明白了講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的意義所在了。與“強起來”的國家形象相適應的企業責任與倫理形象也是相得益彰的,國家“站起來”主要強調國家利益至上;“富起來”就要兼顧國家利益、企業利益和個人利益;但要想真正的“強起來”除此之外還要強調社會利益。從企業的角度來講,企業對股東、對員工、對消費者、對競爭者、對社區、對環境、對社會等等,都不能缺乏責任和倫理理念,否則企業也將面臨毀滅。作為一名執業律師深深地明白這樣的道理,國家在對律師的立法中,關于律師應當承擔社會責任的問題其立法精神也進行了體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二條及《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規范》第四條規定:“律師應當忠于職守,維護國家法律,堅持社會公平正義。因此法律賦予律師的職責,是接受聘請或委托,用自己專業的法律知識,盡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律師在中國當代社會是一種備受關注、影響廣泛的職業,律師的執業活動與國家的社會、經濟、文化、人們的日常活動緊密聯系,并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改革與經濟格局的改變,人們思想也產生了巨大變化,各類新型矛盾糾紛相繼出現,律師作為人民權益的維護者,承擔起其在矛盾糾紛中的社會責任毋庸置疑。所以企業的社會責任承擔與法律的恪守也是不可分的,根據卡羅爾的企業社會責任四要素理論就能得以充分的體現,他認為企業的所有社會責任=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慈善責任,即企業的社會責任就是在守法的前提下賺錢,且在行事合乎倫理的前提下成為好的企業公民。

  內蒙古大學EMBA

  二、道德、倫理、法律

  上課期間最有意思的互動當屬給道德、倫理、法律分別定義,并闡述三者之間的區別和特征,當時好多同學都發表了自己獨到的見解。記得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法理學》老師就讓我們闡述關于道德與法律的關系,想想當時的答案也真是有些稚嫩,其實作為法律人總結這二者之間的關系就是“道德是最高層次的法律,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但是關于“倫理”則不能給出一個準確的概念,只簡單的記得老師說“倫理學是提升價值觀的學科”但到底是什么?依然是問號。面對同學們的困惑,薛老師用最通俗易懂的三個詞來概括了法律、道德、倫理的關系,那就是“過去、現在、未來”即“昨天、今天、明天”老師還一再強調這個歸納在全國他是原創。為證明其歸納總結的正確,其分別概括三者的特征,道德是指在一定文化界域內占實際支配地位的現實存在;倫理是對一定文化界域內的道德規范的批判性理論,其著眼于一種自我承擔義務的行為,是對法律滯后性的補充;法律是靠外部強制性來調節內部的可能性沖突。

  談到這里我不由得想從法律的角度上為老師證明。2017年10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中關于民法基本原則之一公序良俗原則的規定,即第八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和第十條“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的規定,有倆個條文強調了“不得違背公序良俗”,那么什么又是民法意義的“公序良俗”呢?法律解釋方法為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風俗,是指國家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民法之所以需要規定公序良俗原則,是因為立法當時不可能預見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益和道德秩序的行為而做出詳盡的禁止性規定,故設立公序良俗原則,以彌補禁止性規定之不足。也是對法律的滯后性的一種兜底的規定。由此可見,嚴格從民法理論上講,薛教授的歸納總結也是完全合理的。

內蒙古大學EMBA

  三、企業講社會責任與倫理的目的與原因

  首先明確企業要講社會責任與倫理的目的:降低企業犯倫理錯誤的可能性;樹立企業形象。重點講了原因,其中從微觀和宏觀上分析了企業不講倫理的利害關系,微觀原因:利益論;宏觀原因:期望與懲罰論。

  最讓我感興趣的還是薛老師的倫理偏好論,在這方面的講解薛教授舉了大量實例,其中內蒙古一家企業關于污水處理廠的例子,告訴我們:做好準備就能規避政府強制和法律強制。體會最深的當屬薛教授的關于倫理投資及倫理消費的總結:消費者在消費服務和產品的過程中不僅享受服務和產品本身得到滿足,還要從其他方面(如:研發、制作過程、銷售等方面)得到滿足,簡單一句話就是:從生活當中消費的某一個產品而得到的快樂屬于倫理消費。關于倫理投資,薛教授則通過“麥當勞又去哪了?”、“匯源果汁”、“農夫山泉,每購一瓶就向災區捐贈一分錢”等實例來予以講解。

  四、企業從哪個方面講倫理

  主要從企業成長的視角,講解企業從哪幾方面開展倫理經營活動。內部成長主要靠管理來推動;外部成長主要通過并購、聯盟方式推動的。并強調任何企業的成長都受到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影響,所以要適應環境。首先管理倫理,強調了泰勒科學管理理論遵循的是追求勞資雙方利益和諧一致的倫理。泰勒的管理理論是倫理的,其主張衡量一個企業好壞的標準是:“員工高工資,企業低成本”、強調“員工一定要干適合自己身體和精神的工作”,他是首個提出注重員工精神健康的人。

  結論:追求和諧是企業管理的基本倫理原則,這一準則貫穿管理始終,只不過在和諧的這一基本倫理準則的指導下,公司在不同時期、發展的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倫理標準而已。任何一種管理理論都必須建筑在倫理基礎上,只有符合倫理的管理倫理,才能長久和持續,即:倫理是管理理論的應有之意。其次是成長倫理,主要指外部成長,包括并購、聯盟等。強調企業在并購中的倫理問題,在企業并購的過程中充分的盡責調查十分關鍵的,可以說決定并購的成敗,還有公司章程的重要性,同時以阿里巴巴為例,其公司章程中同股不同權,及其他限制性條款的約定,從而使公司能夠穩定發展屬這方面的成功案例。

  作為執業律師,我在執業的過程中辦理多起公司注冊、股權轉讓、變更等案件,的確體會到了股權收購中盡職調查的重要性,嚴謹、詳盡、全面等每一項調查都要有相應的證據予以佐證,否則便不會出具結論,盡職調查完畢后便涉及公司章程的約定,其復雜程度更是了得,股權設計、公司結構設計等,每一處都要體現公平、合法、最重要的是充分體現倫理。在接下來老師又講到了制度倫理、社會倫理、環境倫理、員工倫理。我最感興趣的當屬可以找到直接法律依據的“環境倫理”。工業革命既是創造財富,提高幸福的過程,也是破壞的過程,主要表現為:耕地減少、森林破壞、淡水短缺、水質污染、空氣惡化、能源危機、健康問題等。雖然早有《環境保護法》的規定,但保護意識并不是很有利,這也可能是為什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將環境保護原則單獨作為一項民法原則來規定的原因吧,其中第九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時刻牢記:這個大環境才是我們真正的家園。

  五、企業怎樣實現社會責任與倫理經營

  企業家們要做到1、構筑戰略倫理,形成互動機制。2、構筑企業可持續性發展戰略、3、重構行為倫理。4、社會倫理、企業倫理與個人倫理提升與聯動。

  作為社會的一個個體,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控制欲望,順其自然而不強求,“夫惟弗居,是以下去”可能就是這個道理;看開名利,寵辱不驚,得意之時,平常心待之,受辱之時,不怒不爭;對事對人,恪守誠信,此習慣為成功必備要求;無論做人還是做企業都要扮演好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為社會樹立積極榜樣,規范自己的行為,遵守商業道德。我想做到如上諸點,便是承擔了社會責任和商業倫理了吧。

  內蒙古大學EMBA

  文/內蒙古大學EMBA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