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網訊:隨著第一天課程從宏觀角度對行業大趨勢的觀察和學習,本次博E課程也漸入佳境。課程的第二天,華為變革時代的兩位領軍人物分享了他們在戰略和研發上的變革實戰,三諾董事長帶來物聯時代創業創投的新視角;參訪環節,學員們走進柴火空間,看到另一種模式的創意到實踐。
前華為海外市場核心開拓者·Allan:
戰略管理
“上三路”和“下三路”
很多企業家都面臨著兩類典型困擾:或有戰略制定的孤獨感,或有戰略執行的挫敗感。針對這一普遍問題,Allan先生首先帶領大家從根源上重新思考戰略的基礎是什么?他認為,戰略分為上三路和下三路。上三路是愿景、使命和價值觀——價值觀不是拿來宣傳的,而是拿來執行和落地的。下三路是賽道、目標(能力-戰略控制點)、投入與路徑——賽道要有足夠的長度和寬度,跌倒了爬起來還能玩、別人能挪出較多空間讓你玩;目標不是外界人評價的目標,而是自身能力提升的目標;有投入和路徑才可能達到能力的提升。
在戰略的制定與執行方面,Allan先生指出,需將戰略思考的藝術和戰略管理的科學相結合,尊重能力的差異,使用一套語系、流程和制度;戰略規劃(SP)指導年度業務計劃(BP),而年度業務計劃驅動全面預算。
前華為高級副總裁·Summer:
研發管理
業務變革的必要性
從技術追隨者到領航者,華為的創新理念與實踐堪稱范本。說到這里就離不開這一位主講人——主導華為IPD(集成產品開發)變革項目的負責人Summer先生。回顧他在華為的15年IPD創新經歷,Summer先生首先與同學們分享了關鍵業務變革的必要性。當企業做大逐步規模化以后,如果成本逐漸降至低點,要想應對這種壓力,除了業務上的提升,就只有通過加強管理和服務來提升公司效率。
客戶需求導向
Summer先生在講演中引述華為CEO任正非的話:“滿足客戶需求是我們生存的唯一理由。我們的商業模式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只有通過管理流程、組織、方法、工具、信息化平臺等,提升研發能力,才能最終帶來優質的產品和客戶的滿意。與此一致地,IPD的四個核心思想是:把產品開發作為投資來管理、基于市場需求驅動產品研發、快速高效地推出產品以及在設計中構筑質量和成本優勢。
三諾集團董事長兼CEO·劉志雄:
物聯時代構建智能制造創新創投生態
物聯時代,國家戰略和產業趨勢下,中國實體經濟如何壯大和升級?劉志雄先生用兩種視角看待這個問題:一是問題導向,解決現實難題、實現破局;二是未來導向,基于未來贏的要素進行前瞻布局。同時,他也用五大維度分析了物聯時代的制造之路:方向上,需站在風口,把握物聯網、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興領域;路徑上,將“科技創新+設計創新”雙輪驅動;以產融深度結合為推手,以打造“全球人才供應鏈體系”為基石,以產城融合新模式為載體。
劉先生指出,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制造強則國強。我們需以未來視野和格局,切實推動技術和設計創新,面向物聯時代構建出全新的創新創業創投生態。
走進柴火:
讓科技隨手可得,助創新野蠻生長
“創客”概念源自國外,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意指熱衷于創意、設計、制造的群體。柴火創客空間則是深圳的創客們聚集的“創意會所”。走進柴火,同學們先后參觀了制作創意家具的木工房、陳列著創意收音機、吉他等的成品展示區,以及金屬加工區。了解到創客們就是在這里,利用3D打印機、激光切割機、電子開發設備等,在自由協作和跨界交流中完成一個又一個創意。
由創意到產品化
現場,兩位年輕的創客為大家演示了極富創意的產品案例:餅干“變身”黑膠唱片——只要將一片餅干放在由創客研制的音樂盒上,就開始演奏樂曲,咬一口再放上去,樂曲也隨之切換。值得創客們自豪的是,此款餅干唱片已由創意到實現產品化,這款奧利奧餅干音樂盒一上線即告售罄,引發多個行業和品牌的效仿。另外,華潤萬象城的引力蜂巢、OCT圣誕球、Kinect人體捕捉+三維生成、稻浪隨風等創意的視頻演示也令在場者大開眼界。
科技隨手可得
隨后,柴火空間創始人、EMBA28期學員潘昊也向在場校友們深度分享了在智能硬件“文藝復興”的今天,創客們是如何關注到屏幕之外的藍海,利用開源技術,實現高科技和現實的完美鏈接的。他提到,從華強北開始“發家”的深圳,現在已成為中國與世界科技之都,創客遍布城市地圖,創客空間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硬件不斷迭代,勢必造就創意與傳統產業共生。置身寓意于“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柴火空間,大家樂于創想、行動、分享,每個人都可以是個生產者,每個人也都可以引發一場新的科技革命。
兩天的博E課程層層深入,由宏觀的行業趨勢把握到企業落地的實踐分析,同學們從最初的學習、吸收階段逐漸轉入對自己企業的反思。
文/長江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