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涯博士現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公司金融,投資學,金融投資學等課程。 研究興趣涉及金融市場,行為金融學和公司金融等。關注公司和投資者對于信息資源的戰略性使用,包括策略性的信息披露、策略性的信息使用、羊群效應、發行時間的選擇等。
唐涯觀點:二胎、生育率和房價
網上形形色色的討論,有些認為全面放開二胎可以減緩中國老齡化趨勢,最樂觀的估算是對于GDP增速能達到0.5%的貢獻率。但是更多的思考則認為,從目前來看,全面放開二胎主要涉及的是生于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這個群體,尤其是體制內的一批人。而這個群體,最小的也是33、4歲,已經過了生育的最高峰,再考慮到養孩子的成本(俗話說的421陣型變成422陣型),很多人其實已經“心有余而力不足”。
環顧世界各國,其實有個有趣的事情。大家猜猜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地區)都是哪里?根據美國中情局的THE WORLD FACTBOOK的數據,按照一個婦女平均生孩子的個數,全球倒數五位分別是臺灣(0.9)、澳門(0.91)、香港(0.97)、新加坡(1.09)、和中國大陸(1.22)?!局袊鴶祿恢贝嬉?,但是按照最樂觀估計,也不會超過1.7、1.8】
發現沒有,全部是華人國家(地區)。做一個對比就更有意思。維持人口總數穩定的“自然替代生育率”為2.1(這個可以想象,在普遍一夫一妻制的情況下, 一對夫婦要生育2個小孩才能維持下一代人口總數基本穩定)。從全球范圍來看,平均生育率為2.5。大中華地區的生育率是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就更不要和中東穆斯林地區相比了。
所以有人說,按照這種速度,再過幾代,“華夏子孫”的數量會急劇減少,而那些生育率達到3,甚至4的民族將崛起世界之林,遍布全球。話聽著不順耳,按照目前生育率的情況來看,可能也不是妄言。
我們大家都知道的一個事實是,生育率隨著收入上升而下降。比如OECD國家的平均生育率為1.7,就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就是在我國各省市之間,這個趨勢也非常明顯。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的數據,上海、北京的生育率分別為0.68和0.67,即使說這10多年有上升趨勢,最多也在1左右(環顧一下周圍,我覺得1左右是較為合理的,有極少部分朋友生2胎,還有極少丁克,大部分是1個小孩)。
其實不用看太遠,到日本去,大概就看到十年后的中國是什么樣子。走在大街上,白發老人比兒童要多。兩邊合作談事情就對比更明顯了,我們這邊坐著的大部分是青壯年,對面日方人員清一色白發(花白頭發)。人口一旦進入老齡化的通道,整個社會面貌被改變會很快的。(寫到這里的時候,突然想起了日本非常流行的“萌系文化”,突然有腦洞大開的感覺,是不是因為大家都老了,所以會對幼嫩的青春有更強烈的渴望呢? 此處不宜過多發揮,打住)。
中國總GDP雖然是全球第二,但算起國民平均收入,那還遠遠沒到OECD國家“高收入”的水平,怎么會就“未富先老”呢?更令人不解的是,為什么歷史上“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中華民族子孫們,突然齊刷刷的不愿意生孩子了呢?
這種事兒,歷來也解釋很多。每種解釋自然有其邏輯原理。不過,我看過一篇FT中文網的專欄文章《高房價壓低生育率》,里面提到說,排在世界生育率末尾的五個地區均經歷過嚴重的房地產泡沫。臺灣、日本、韓國都在80年代-90年都有嚴重的房地產泡沫。香港的房價那自然不用說,昨天在一個女生群里,有人說980萬港幣買一個37平方米的房子,上次去香港中文大學,地處沙田(我覺得相當于上海的南匯?北京的大興?),有朋友說那邊的房子也到了10萬平米以上的價格 – 當初就嚇得我坐到了地上。新加坡是公屋制度 – 地方狹小,按照現代人“嬌養”的習慣,大概養好幾個孩子也有點困難。
那篇文章引用了美國經濟研究局的報告,說估算出來房價上漲10%,導致生育率下降1%?;仡^想我國從1998年房改開始的房價上漲,是不是之間也確實有點關系呢?因為我的領域和人口、勞動經濟學這些沒有太多關系,倒是沒有去仔細算過各個地方房價和生育率之間的關系,但是直覺上好像是有點負相關的(當然嚴肅的學者會和我討論內生性問題,房價和經濟發展程度有關,經濟發展程度又和生育率有關,這就不在討論范疇啦)。
我記得還有個有名的學者,也寫過一篇嚴肅的學術論文,說的也是這個“丈母娘”經濟的問題。這些年一胎政策的另外一個后遺癥就是男多女少(雖然我個人非常仇視這樣重男輕女的風氣,但是考慮到農村風俗和勞動力的實際情況,農民想要男孩也是可以理解的)。這樣就產生了婚姻市場上的不均衡,女方奇貨可居,價格自然水漲船高(難怪說女孩是”招商銀行“呢,哇咔咔)。丈母娘也就提出更多條件,比如“先有房,后結婚“。沒房的男生自然就在婚姻市場上被淘汰下來 --- 這么一來,婚房成了“剛需”,價格自然也要上去了。
說來說去,全面放開二胎好不好?你支持不支持?當然支持。可是,從目前實際情況看,可能還是然并卵。生育是人類的基本權利,全面放開就好了,包括已婚的、未婚的。既不用“一人超生,全村罰款”,倒也不用“一人不生,全村授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