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无遮挡黄漫画在线观看网站,1316喷浆???直播,阿娇13分钟视频无删减mp4,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广告

歡迎來到EMBA招生信息網
當前位置:EMBA >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師資隊伍 > 正文

清華EMBA教授朱巖:互聯網思維與教育轉型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     發布時間:2016-12-22 16:39:04
收藏 分享 評論(0)

  朱 巖,清華經管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教授,黨委副書記,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清華經管EMBA名師。

  朱巖觀點:互聯網思維與教育轉型 要做規則的顛覆者

  2016年"教育的未來"網易教育大選,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先生在網易教育大選上發表了《互聯網思維與教育轉型》的精彩演講。他認為中國的教育乃至世界的教育確實是在一個變革的關口,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時期,我們共同來探討教育的未來具有非凡的意義。

  2014年美國曾做過一個調查——主要看數字化變革的影響層面是什么樣的?他們調查了員工數在250人以上的企業,一共調研了1254位高管。當時調研時,大家會覺得媒體和零售行業會率先受到數字技術的巨大沖擊,然而調研結果卻出乎意料,大家可以看到(圖式數據中)教育排在第二位,僅次于保險。

  互聯網的發展對教育產業的影響大家有目共睹,大家認為受到互聯網的沖擊,就有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變革。人們之所以有這樣的共性認知不僅是因為互聯網將教育從線下搬到線上的問題,也不單純是將內容媒體化的問題,而是根本性轉變了人類知識的創造和傳播方式。

  我們回顧現有教育體系,可以看到多半都是一種精英創造知識的體系,精英傳播知識的體系,無論是清華大學的教授,還是新東方的明星講師,實際上都是一種精英教育的模式。也就是說我們把少數精英集中在一個特定的場所里,形成了現在的大學體系。但這樣一種體系的形成是圍繞著少數精英創造知識來完成的。但實際上,我們在互聯網時代中最強調的是去中心化,每個人都可以創造知識。我們原來習慣被動的接受別人的知識,現在卻讓你來創造知識,你能適應這樣的改變嗎?為什么直播如此火熱?直播就是讓你來創造思想,讓你來創造知識就是教育的直播。所以,知識創造方式的變化,知識傳播理念的改變,會給教育的未來帶來真正的翻天覆地的改變。

  "慕課"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改變學習的效率,其本質在于社區化的學習模式,讓人們能夠采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一種學習方式來學習,從更多人那里獲取想不到的觀點。一旦我們能將有限的差異共享化,知識傳播的效率就會發生空前的改變。

  知識傳播效率的改變需要我們真正的改變規則

  2009年恐怕沒有太多人知道區域鏈這個概念?那個時候大家都知道比特幣,在當時1美元能購買1309個比特幣,而在今天一個比特幣能購買770美元。這樣一個新生事物在這幾年帶來的表象變化其本質是什么呢?——就是在改變社會的規則,改變原來以中心化為代表的運營方式。所謂區塊鏈的思維模式就是去中心,讓所有人都成為知識的創造者,所有人都成為知識的傳播者。每個人都是教師,每個人都是教授,那么這時候的教育肯定是和我們現在是不一樣的。

  目前,我們大家都屬于嘗試階段,為人類知識傳播的未來做著一系列的準備性工作。當然這里面最為核心的一點就是我們該建立一種什么樣的平臺?我們希望學習者能夠采用社交化學習的新模式。因此,教育的規則是要被改變的,而這種改變要基于一種新的互聯網思維模式。

  我們從三個層面來理解這種互聯網思維模式:

  第一個層面的認知就是我們把它看作一種渠道的變革,也就是我們把線下的教育搬到線上來做,這就叫互聯網教育。這樣一種模式最容易入手也是對教育本質改變最小的。

  第二個層面的認知是從社交的層面來探討教育的變革。也就是說我們要看到人和人之間的關系的轉變,而人和人之間關系變化了之后,這些知識傳播的渠道就不一樣了,知識的方式也就不一樣了。所以當連接變成一種資源的時候,它會改變我們社會學習的方式,改變我們的知識傳統的方式。

  第三個層面的認知是現代社會的變革。前些年經濟的發展更多是基于西方哲學體系發展起來的,我們知道西方哲學是和自然科學結合得非常緊密的,最早在公元前570年畢達哥拉斯提出來萬物皆數的時候就對人類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以后無論是美國的知識體系還是德國的知識體系,基本上是圍繞以分解為核心的體系來展開,我們認知世界也是用分解式思維來分解世界的。我們高校里面的學科體系也基本是按照分解式的方式誕生的。如果我們換成互聯網式的思維模式呢?就是系統、集成式的思維模式,這實際上是跟東方的哲學體系是相一致的。我們東方并不強調分解,而是強調系統,所以我們原來認為只有用分解才能認知世界的本源,才能創造知識,我們現在看到用集成和系統一樣可以創造大量的新知,開創更多新的學科領域。比如說關于生命科學,比如說關于量子,量子的認知實際上在哲學層面上來來,已經從西方過渡到東方,在某種程度上,互聯網時代是東方的時代,我們應該有哲學上的自信來發展國家,發展經濟,發展教育的時代。

  未來我們應該提供的教育應該具備以下三個特征:

  第一是移動性,我們如何提供多設備協同的、占用更寬帶寬的教育的模式,這在很多企業中已經是一個嘗試的方向。

  第二是參與性,我們一定要讓大家參進來。如果我們能做成沒有一間教室的大學,沒有一個教授的科研機構,當我們能做成與之類似的人類社會的新的組織模式的時候,可能我們才真正迎來了未來的教育。

  第三是智能性,我們目前所看到的教育機器人、教育大數據分別從軟硬兩方面讓我們看到教育未來的樣子。例如,在進入家庭的機器人領域,最有希望的是教育。如果有一天我們的教育公司能做出推向中國家庭的教育機器人,那么這類機器人必將取代原來家教的方式,提升我們的學習效率。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