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守云,北大光華EMBA學員,北京致遠協創軟件有限公司副總裁。
胡守云:學霸型企業家的跨領域進擊之路
五點十分,周六的清晨,北京致遠協創軟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致遠軟件)副總裁胡守云像往常一樣起床,泡茶,讀書。
六點半,北京已經日出,胡守云將書擱到一邊,留待晚上接著閱讀,開始著手處理日常的工作。
八點半,早餐食畢,胡守云驅車來到北大,距離和記者約定的采訪時間還有一個小時,他選擇在寧謐的未名湖畔逛逛——畢竟,下午完成畢業論文答辯和畢業照的拍攝后,他就算從光華EMBA畢業了。
專家型人格——“干一行愛一行”
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的胡守云笑稱自己是個“標準的理工男”:“我做了16年程序員,寫了超過200萬行代碼。”大學期間,胡守云就在一級學術刊物上發表過兩篇研究論文,學術能力頻獲導師稱贊。
為了做好在兵工廠的通信研發工作,他專門到電子科技大學學習了通信領域的專業知識。憑著過硬的實力,胡守云從一個普通的技術員,最后被破格提拔為軍工廠的分廠廠長——那一年,他才27歲。為了成為一個稱職的管理者,他惡補了不少管理學的書籍,并且由此開啟了漫長的管理學經驗積累之路。
2012年,致遠軟件授命胡守云任公司副總裁,主管營銷。沒有任何市場營銷工作背景的胡守云面對這樣的挑戰,毫不膽怯,在接到委任令的半年內,他讀了五十幾本專業領域的書籍。盡管過程艱辛,但他總結道:“那是個向死而生的過程。”在胡守云的帶領下,致遠軟件在2012年和2013年實現了近40%的年收入增長率,成績出色。
胡守云一直謹記大學導師的畢業贈言—— “記得,走上社會后,要對所有事物都充滿好奇,認真學習!”正是這句話始終鼓舞著胡守云面對新的行業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識,“干一行就要愛一行”。
從事營銷兩年半以后,具有“專家型”性格的胡守云決定到光華攻讀EMBA,接受學院派系統知識的洗禮。課程結束時,胡守云完成了每門課程的規定和延伸閱讀,累積閱讀量是課程書籍的兩倍,也獲得了同學們“管理學學霸”稱號的認可。
胡守云曾說:“我學過三個專業,計算機、通信和管理學,雖然不是專家,但我敢保證自己是專業的。”正是這“干一行就要愛一行”的“專家型性格”讓他一直向前,不曾止步。
學用相長——謙虛與“莽撞”并存
盡管有著豐富的管理經驗,胡守云依然像一塊海綿,無論對學院派知識還是企業實際管理都有著極強的興趣,隨時吸收,隨時充實自己。
在攻讀光華EMBA課程的初期,胡守云時常質疑老師的觀點,回憶起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那時候挺沖的。”“北大的氛圍相當自由,大家可以隨時打斷、提問,”胡守云認為北大的學術氛圍使得這種學用相長的做法能夠實施,“教授們講的知識,盡管很多通過閱讀和實踐就能夠獲得,但他們分析的視角和深度給我的啟發是無法替代的。”
除了張志學、張影、周長輝、劉俏等老師精良的教學工作以外,胡守云表示光華的同學也使他受益匪淺。胡守云用“個個都很牛”來形容光華的同學們。胡守云說:“同學們從業多年,在實踐經驗上有很強的優勢,而在光華的學習恰好是理論上的升華與補充。”
在光華的學習中,聚光燈前扁平的企業家們紛紛呈現出日常而親切的一面,同學們毫無保留地分享創業成敗、管理企業的故事與經驗和內心經歷,胡守云聽過既感激又感動:“校園氛圍還是不變的,同窗之情也和我讀書時一樣單純美好。和同學們交流是難得的和高管層交流的機會,我非常珍惜。”
胡守云回憶起同學們面臨畢業時的傷感與不舍,“真的希望還有更多時間能和同學們在一起學習、交流,記住每一個人。”
與時俱進——與“世界渦旋的中心”并進
在畢業論文致謝詞的結尾,胡守云提到了他的女兒。胡守云是個相當跟得上時代的父親,不僅會陪女兒去電影院看《小時代》,還會在看完后和女兒討論好幾個小時。“九零后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能夠輕松讀懂前輩的語言,但前輩很難讀不懂他們,”胡守云笑著說,“他們才是世界渦旋的中心。”
從事互聯網行業和研發協同管理軟件的經歷,使得胡守云擅長分析人群的群體特質,從而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經營對策。他用馬斯洛的理論分析九零后的生理與心理發育,認為九零后沒有經歷過貧困因而在生理和心理上對安全的需求水平低,滿足度高,這導致他們的警惕性比七零后、八零后下降了不少,后者眼中缺乏保障的網購等行為,九零后們不僅覺得可靠而且十分依賴。隨著九零后的成熟,他們注定要成為社會的主要消費群體,胡守云清晰地指出:“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讓九零后從網上走到網下。”
對九零后深刻的剖析,只是胡守云群體洞察力的一個窗口。在老爸面前略有傲嬌的女兒都承認:“老爸你的學習能力……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