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環境、趨勢的外部因素,以及各商學院EMBA項目在特色及創新的商學教育實踐、企業學生獲得的知識實效、國際及國內的教育質量認證、師資規模和專業水平、生源的滿員情況等維度,進行綜合、整合考察、評估、總結,我們將這一年的主題命名為“開發培養科技領導力新模式”。我們認為,在去年的“科技創新戰略教育元年”的基礎上,中國的EMBA教育更注重于,在科技賦能之下,如何構建、培養企業管理者全新的基于未來的綜合領導力。
“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進行創造。”
這是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1909年——2005年)在其最后的著作《21世紀的管理挑戰》中,對企業家在遭遇不確定的時期,如何解決各種挑戰的通行辦法上,給出的最后意見。
事實上,經濟環境的變化,永遠不會被事先確定,而企業管理者過去的成功并不足以保證未來的持續成功。為此,在德勤的一篇名為《打造企業未來的領導人》中,涉及到了“領導力開發”課題。
領導力開發是一個戰略性議題。在對無數企業的跟蹤中,德勤發現了一個“領導力開發的37定律”————凡是在一些相對成功的企業中,管理者均通過從經驗?到體驗?的往復訓練,比如被公司派遣、特殊項目、跟隨訓練、輪崗等等,這部分實踐,構成了管理者70%的領導力,而另外的30%的領導力,則來自輔導、伙伴關系、正式授課、行動式學習等機制的貢獻。
與此同時,在“領導力開發的37定律”基礎上,德勤提出三部曲法則:第一、基于面對未來發展為目的,重新定義和建立“領導力標準模型”;第二、根據領導力要求,建議完善的領導力測評體系,以及控制“領導力失衡”風險;第三、定制領導力的發展計劃。
以被開發所形成的領導力和表現,來對應約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年?1950年)有關企業家的三種素養要求:
預測能力。熊彼特提出,企業家應具有“盡管在當時不能肯定,而以后則證明為正確的方式去觀察事情的能力,以及盡管不能說明這樣做所根據的原則,而卻能掌握主要的事實、拋棄非主要的事實的能力?!?/p>
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個企業家要具備抓住眼前機會,挖掘市場中存在的潛在利潤的能力。
組織能力。熊彼特提出,企業家“不僅在于找到或創造新的事物,而在于用它給社會集團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帶動社會集團跟在它后面走?!?/p>
具體就是,企業家要善于動員和組織社會資源,實現生產要素新組合。
說服能力。熊彼特提出,企業家要善于說服人們,使他們相信執行他的計劃的可能性;注重取得信任,以說服銀行家提供資本,實現生產方式新組合。
熊彼特的這一說法,就是要求企業家善于通過溝通、談判,以取得社會資源,并進行企業的資源整合。
那么,德勤版本的“領導力開發的37定律”以及領導力管理的三部曲法則,是否足夠讓一個企業領導者具有熊彼特所謂的預測能力、組織能力、說服能力?
當然,從德勤角度,必然對自己提出的其整套系統方法充滿自信。但是,頗具爭議的是,這家全球著名的咨詢公司卻認為,包括商學院,以及培訓公司提供的各類培訓項目、在線學習、教練等等,“無法系統思考和部署領導力開發工作,僅僅組合市場上提供的各類產品并不能滿足企業領導力開發的個性化要求”。
這個挑戰性的觀點,觸及了商學院,特別是以培養高級管理者為核心的EMBA教育的有效性問題。而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的嗎?
今年,《經理人》推出第十屆“中國最佳EMBA排行榜”。如同往年,在每年榜單發布的同時,我們會梳理、總結中國EMBA教育在一年內有關辦學理念、辦學方式的特點,然后提煉核心熱點,形成年度主題。
自2017年開始,《經理人》在編制榜單的時候,首次介入了“主動反思”,其目的就是,針對每一個時期背景,去發現、挖掘出中國EMBA教育的新價值。
回顧來看,2017年,我們對各EMBA教育項目的發展共性,總結為“進入中國式EMBA教育的健康時代”,2018年總結為“正在深度創新改革”,2019年總結為“進入‘思想階段’”,2020年總結為“科技創新戰略教育元年”。每一年主題的背后,事實上都是在總結中國EMBA教育的經驗。
中國的商學院及EMBA教育項目,承載的不僅是各院校自己的商學教育使命,更是承載了在每一次經濟變化、產業創新、技術影響等背景下的歷史責任。
今年,根據環境、趨勢的外部因素,以及各商學院EMBA項目在特色及創新的商學教育實踐、企業學生獲得的知識實效、國際及國內的教育質量認證、師資規模和專業水平、生源的滿員情況等維度,進行綜合、整合考察、評估、總結,我們將這一年的主題命名為“開發培養科技領導力新模式”。我們認為,在去年的“科技創新戰略教育元年”的基礎上,中國的EMBA教育更注重于,在科技賦能之下,如何構建、培養企業領導人全新的基于未來的綜合領導力。
商學與科技深度融合
企業的領導者、管理者,以及創業者們為什么要到EMBA課堂中學習?這是一個簡單且需要各方干系人經常反復思考的問題。
在此,我們建議思考的維度是,暫時放下所謂的企業愿景、使命、價值觀,而將思考落在企業與個人“效用最大化”的經濟學角度。
EMBA的學生們,希望他們的企業通過不斷獲得資源和利潤而得以永續————如果是企業的股東或擁有股權的董事及高級管理者,對這一訴求會更強烈;如果以職業經理人為身份的管理者,則希望通過企業的持續高增長,以保障他們的高級職位和持續增長的薪酬待遇。
那么,問題也就出現了,不論兩類EMBA的學生出于什么目的,其都會首先要求企業能夠高效地可持續發展,而可持續發展的底層邏輯是————核心競爭力。對于核心競爭力,應該如何完整定義呢?
由美國管理學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爾(G.Hamel)提出的“核心競爭力(Core Competence)模型”,是一個著名的企業戰略模型。該模型的主張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是建立在企業核心資源基礎上的企業技術、產品、管理、文化等的綜合優勢在市場上的反映,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競爭對手仿效、并能帶來超額利潤的獨特能力。
對于EMBA的學生個人而言,他們需要具備掌握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能力”。
事實上,大部分EMBA教育項目的課程體系均從屬于這兩個維度:其一,類似于“核心競爭力(Core Competence)模型”中有關“企業技術、產品、管理、文化”等綜合要素的課程設計;其二,培養EMBA學生具備掌握、產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思維和能力。
以榮獲第十屆“中國最佳EMBA排行榜”前三甲的清華經管EMBA項目(簡稱)、北大光華EMBA項目(簡稱)、浙大EMBA項目(簡稱)為例:
清華經管EMBA項目。該項目在去年進行了全新課程體系升級。從培養企業家的領導力角度,劃為三個板塊:產業領袖、科創英才、金融科技。具體來看,產業領袖板塊的目的是,培養適應時代發展、推動變革轉型、引領全球未來的中國新一代產業領袖;科創英才板塊的目的是,培養科技與管理復合型人才,孵化具有跨界能力和顛覆性創造力的新一代企業家;金融科技板塊的目的是,培養熟悉科技發展、精通金融業務、引領中國金融創新,貢獻全球金融變革的金融領袖。
北大光華EMBA項目。該項目六個優勢中的“聚焦行業,引領未來”和“反思實踐,突破發展”,具有實踐意義。前者是“直面AI、大數據、數字化轉型、大健康產業發展等前沿問題,幫助企業家透析最新技術應用和熱點商業模式,厘清行業演變趨勢,在變革時代中引領未來”,后者是“改進企業家的領導行為和企業實踐,促進理論聯系實際,達成組織戰略落地,幫助企業家提高認知方法和水平,在實踐和反思中突破發展”。
浙大EMBA項目。該項目近年來不斷銳意改革,其新版的課程體系是一套基于“商學+”理念的SMART課程體系。其中的板塊分別為“管理思維”“科技思維”“人文思維”“倫理思維”和“技術洞見”。
其中“科技思維”和“技術洞見”兩個板塊均涉及到科技創新范疇,系出于該項目“商學+”的“商學+科技創新”的邏輯。該項目借助大學平臺中理工類學科、教授、研究、學術等優勢,打造高端學術研討與科技體驗平臺,為企業家提供科技創新與商業變革新視角,并在多個前沿技術領域創造互動場景與話題,啟發新思。
具共性的是,清華經管EMBA項目、北大光華EMBA項目和浙大EMBA項目的課程體系中,充分體現了有關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Core Competence)模型”綜合要素的課程設計,以及培養EMBA學生具備掌握、產生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思維和能力。
而清華經管EMBA項目、北大光華EMBA項目和浙大EMBA項目,在第十屆“中國最佳EMBA排行榜”上,繼續延續往年的優勢地位,憑借今年各維度指標(詳見附文《“2021年度中國最佳EMBA排行榜調研”說明》)的最終總分值分獲第一、二、三名。
在年度前十名中,還包括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EMBA項目、廈門大學管理學院EMBA項目、復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項目、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EMBA項目、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院EMBA項目、中山大學管理學院EMBA項目、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EMBA項目等。
今年的“中國最佳EMBA排行榜”中的50個教育項目所依托的大學平臺背景各類別的數量,和去年相比:以財經類大學為平臺的EMBA教育項目占比為14%,和2020年一致;以理工類大學為平臺的EMBA教育項目占比為30%,比去年減少10%;以綜合類大學為平臺的EMBA教育項目占比為50%,比去年增加8%;以專業類大學為平臺的EMBA教育項目占比為4%,比去年略降2%。
相比去年,除了以財經類大學為平臺的EMBA教育項目以及以專業類大學為平臺的EMBA教育項目基本保持穩定之外,以理工類大學為平臺的EMBA教育項目占比和以綜合類大學為平臺的EMBA教育項目相對此消彼長的背后,是由于,今年以來,綜合類大學為平臺的EMBA教育項目,利用本校各學科資源,特別是將涉及理工學科的技術、信息等知識導入到了課程創新,以及構建了新的培養體系,也因此,過去一度興盛的以理工類大學為平臺的EMBA教育項目受到了強有力的競爭。
根據近兩年上榜的EMBA項目變化來看,呈現這樣的趨勢:
在科技創新為背景的產業經濟環境之下,商業與科技創新的融合模式,成為中國EMBA教育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在此趨勢之下,含有理工學科的綜合類大學以及理工類大學為背景的EMBA項目,形成兩大主流,而過去較熱門的財經類大學為背景的EMBA則基本維持現狀,而專業類大學為背景的EMBA,則由于其受學人群的單一性定位,相對來說,其發展潛力有限。
透過“中國最佳EMBA排行榜”看國內EMBA項目的發展,我們認為,中國的EMBA已經和過往的EMBA實踐有了很大區別:盡管在通識的管理學內容上,大部分傳承自歐美的管理知識精華,但是在越來越多的其他教學課程中,更注重于結合中國經濟、產業、科技的實際,同時對于培養具有思考型、知識型,特別是創見、創造力的管理領導者方面,每一個EMBA項目都在探索自己的獨特之路。
創新管理的核心地位
“中國最佳EMBA排行榜”的滿分總分值為160分,而在各一級維度中,“教育創新實踐及創新培養力”的占比總分值達到46.88%,這是因為在當前的環境背景之下,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培養發生了重大的轉向,高級管理人員一方面需要快速學習基礎的管理知識、學會基本的工具思維和運用,同時需要在應對當前的科技、信息的環境改變之下,擁有更具抗風險和創新變局的思考能力和方法,因此,為了適應這種教育需求的改變,EMBA教育機構在兩個維度上與時俱進:其一、調整、改革課程;其二、培養具有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級管理者。
通過“教育創新實踐及創新培養力”的二級維度————課程創新、多科融合、戰略思維、領導力培養、創新力培養等五個子項,以觀察各EMBA項目情況。
以榮獲第十屆“中國最佳EMBA排行榜”中在“教育創新實踐及創新培養力”方面具有較好表現的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EMBA項目和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院EMBA項目為例。
上海交大安泰EMBA(簡稱)。該項目在今年,提出了以“科技驅動新商學新生態”的“EMBA6.0”理念。在此理念之下,該項目的課程體系發生了重大變化。以其“方向模塊”的創新創業為例,配置或重新設計了“初創企業發展全鏈路模型”“創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業創新金融孵化服務”等三大模塊之下的13項具體的課程內容,如創業企業組織設計、創業者領導力打造、創業創新商業模式、商業模式創新驅動因素以及獲取風投路徑等等。
中科大EMBA項目(簡稱)。在國內EMBA項目市場中,中科大EMBA有著“神秘”的姿態,既不跨省招募學生,也不事新聞傳播,但在國際商學院認證上,卻拿到了AACSB和AMBA兩項國際商學教育認證。然而,更重要的是,從該項目的教學課程配置來看,除了基礎課之外,另外的24門專業課,均關聯至科技下的創新管理。24門專業課分別歸屬于四個模塊:“科技文化與理念”“科技型組織與領導力”“大數據與運營”“科技創業”。利用本校平臺資源優勢,中科大EMBA項目在國內EMBA教育市場中,帶有鮮明的科技及創新的管理教學特色。
教學質量認證的背書
如果沒有AACSB和AMBA兩項國際商學教育認證,低調的中科大EMBA項目,甚至不被注意到其存在的價值。那么AACSB、AMBA是什么?還有哪些商學教育認證呢?這些認證對于EMBA項目,到底有什么重要的價值?
EMBA項目在招生簡介和市場推廣中,都會向目標學生對象展示其教學質量能力,這其中除了自我描述之外,最具說服力的就是拿出有效的教學質量認證,如AACSB、EQUIS、AMBA、CAMEA。
AACSB(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的中文名為“國際商學院協會”,是全球公認的具權威有關商學院和會計項目非政府認證機構,自1919年開始推行高等管理教育認證。AACSB教育認證代表著商學教育達到世界級水平的重要標志。
EQUIS(European Quality Improvement System;歐洲質量改進體系)是歐洲管理發展基金會(EFMD)創辦的一個以認證為形式,對高等管理教育機構進行質量評價。該認證于1997年起推行,是歐洲最嚴格的質量認證體系,它以國際性管理教育的卓有成效為認證標準,其基本目標是,提高全世界的高等管理教育水平。
AMBA(The Association of MBAs;英國工商管理碩士)協會于1967年在英國創辦,是專門從事MBA的質量認證的獨立機構。其AMBA認證是針對商學院MBA項目的國際認證體系。
在三項國際認證中,AACSB平均認證時間需要5?7年,EQUIS認證需要1?2年,AMBA認證則相對簡單。從認證難度上和含金量來說,AACSB認證難度最大,因此,也是很多國際商學院將該認證看作是商學院最高榮譽的原因。
而CAMEA(Chinese Advanced Management Education Accreditation;中國高質量MBA教育認證)系中國第一個專業學位教育認證,該認證啟始于2012年,由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CDGDC)和全國工商管理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CNMESC)聯合組織實施,旨在推動中國工商管理教育質量持續提升。
從截止目前獲AACSB、EQUIS、AMBA、CAMEA認證的院校情況來看,國內獲AACSB認證的商學院校共計25所、獲EQUIS認證的商學院校共計20所、獲AMBA認證的商學院校校共計37所、獲CAMEA認證的商學院校共計22所。但是,在其中同時獲三項國際認證的商學院校卻只有7所————北京、上海和廣東地區各2所,以及浙江1所;同時獲四項認證的商學院校更少,僅為4所————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同濟大學管理學院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
關于教育認證問題,存在兩種情況:第一、有些院校積極參與國際、國內的認證工作,然后改進教育工作,由此獲得認證機會;第二、有些院校沒有或延遲或正在提交參與國際、國內的認證。
總之,四項認證一方面代表了商學院的教育質量水平以及在全球、國內的教育地位,同時也影響到了學生對商學院的認同和信任。今年,在評選“中國最佳EMBA排行榜”過程中,四項認證的合計總分值為22分,占總分值13.75%,另外,由于四項認證也間接影響項目的市場影響、招生等合計25分的獲得。因此,教育認證成為“中國最佳EMBA排行榜”結構中一個僅次于“教育創新實踐及創新培養力”的指標。
附文:
“2021年度中國最佳EMBA排行榜調研”說明
1. 2021年度最佳EMBA排行榜及調研情況
編制本年度排行的基礎,主要基于EMBA項目及EMBA企業學員兩個維度的數據及實際情況。
基礎調研的結構,主要是含EMBA項目的商學院的國際及國內的教育質量認證、師資規模和專業水平、生源的滿員情況、特色及創新的商學教育實踐、企業學生獲得的知識實效等。
本年度調查的范圍只限EMBA中文綜合項目。
2. 鑒于EMBA項目所處的國內經濟、產業、商業、科技、信息、環境等發展背景,以及項目本身的實踐情況和相關因素、“學習為本”的教育原則,本年度的評選原則和指標及其權重進行適當調整。
評選原則為:
1、沒有大學及相關院系學科為基礎支持的EMBA項目,不納入本榜單評選范圍;
2、本校專職師資低于總師資數量35%以下的EMBA項目,不納入本榜單評選范圍;
3、課程體系及科目照搬西方,且缺乏創新和革新的EMBA項目,不納入本榜單評選范圍;
4、市場口碑欠佳、受到處罰且未滿3年的EMBA項目,不納入本榜單評選范圍;
5、收費標準與EMBA項目提供的課程教育價值不匹配的,不納入本榜單評選范圍;
6、招生不足及運營停滯的EMBA項目,不納入本榜單評選范圍;
7、中外合作項目的EMBA項目,不納入本榜單評選范圍。
指標及其權重。為6項一級指標及10項二級指標,總滿分值為160分。
6項一級指標及權重分別為:商學教育質量認證12%、市場影響10%、師資20%、生源15%、教育創新實踐及創新培養力75%、企業學生價值28%;10項二級指標分別為:AACSB、EQUIS、AMBA等三項國際認證8.5%、CAMEA認證3.5%、課程創新10%、多科融合15%、戰略思維15%、領導力培養15%、創新力培養20%、知識力10%、整合實效8%、學生滿意度10%。
2024年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招生簡
學費:82.8萬 學制: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