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網訊:第一次聽財務報表分析,很多同學表示還想再聽一遍;第一次收到王水福班主任的禮物;第一次網球新班子集體亮相;第一次為新二班定制的,私享會開課啦;第一次開班后創業第一人,同學阿杜公司開業啦;第一次新二班飛鷹們西湖晨跑……
課程介紹
課程:《企業財務報表分析》
7月27-30日
從介紹財務報表的相關概念、結構入手,逐步轉入財報分析內容的講授,將財報分析與公司治理、公司戰略制定與選擇以及證券市場分析加以緊密結合,以企業財務狀況質量分析與評價為主線,分別從管理者和投資者的角度展開系統、深入的剖析,從而為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和外部的投資決策提供一個科學的理論分析框架。
具體的說,本課程將企業財務狀況質量作為著眼點,以利潤質量、資產質量、資本結構質量、現金流量質量為四個維度,通過財報分析全面透視企業經營管理的質量及戰略特征,找出影響和制約企業價值提升的主要癥結,并進一步研究如何與行業分析相結合,取得并保持企業的競爭優勢,提高經營業績,最終實現其價值的最大化。同時,本課程還將系統地剖析和調整各種財務報表數據,進一步轉化為對于評估企業價值很有幫助的數據,探討商業如何運作,企業如何產生并提升價值、以及如何在財務報表上表現其內在價值、如何利用這些數據對企業的價值做出評估等問題,從而提供有效的決策分析工具,有助于保護投資者的經濟利益和保證金融市場的健康運行。
授課教授
張新民:工學學士(北方工業大學,1983),經濟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1989),管理學博士(東北財經大學,2001)。因提出并不斷完善企業財務質量分析理論而成為國內會計與財務管理界的杰出學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為對外
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會計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會計學會副會長,中國會計學會常務理事。資深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FCCA),資深澳洲注冊會計師,資深香港注冊會計師。
研究領域:企業財務質量分析;企業價值評估;資本結構與公司治理等。
教授寄語
@張教授寄語
浙江大學EMBA新二班同學:你們所表現出來的學習熱情、學習精神及學習成效,在我教過的EMBA學生中是最突出的。愿你們將這些寶貴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努力為中國的EMBA教育爭光!
授課教授
錢愛民:經濟學博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副院長,會計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注冊會計師,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訪問學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榮獲“北京市教學名師”稱號。曾先后擔任格力電器、特變電工、民生投資、恒泰艾普、艾迪西等多家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曾先后為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四川大學、東北大學等多家高校的EMBA項目講授《財務報表分析》課程。為中國建設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等多家銀行和貴州茅臺、五糧液、中外運等多家著名上市公司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講授《企業財務報表分析與管理透視》等課程,是國家級精品課程《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主講教師之一。
主要研究領域:財務質量分析與公司治理、會計信息與資本市場等。
@錢教授寄語
報表分析讓我們明白:會計不僅僅是數據,也不僅僅是比率,它是公司的過去、現在、未來,戰略、經營、管理,利潤、利益、利害。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好好利用它,用更科學的思維方式、更全面的視角管理好公司!
同學感悟
@樓婷
財務報表分析:從錢教授對財務基礎框架講解到張教授財務報表背后的分析,深入淺出,厘清解析財務報表的思路,學會解讀財務報表的方法,更加深刻理解了“財務報表是一個企業經營成果的綜合反映”這句話的內涵
@江金彪:
通過張教授、錢教授的幾天授課,使自己對財務報表有了更新的認識。原來更多的是關注財務的數字邏輯、平衡,并關注常規的幾個比率,通過此次學習學會了,通過不同數據間的關系,推理企業實際經營戰略、經營狀況等,受益頗深。兩位教授的特色教學方式,也讓非財務人員易于吸收和消化。
@丁菊娣:
本次財務報表學習,課間作業為分小組選企業,通過對企業報表的分析,了解企業。
我們第四組大部分人對財務不懂,但一開始大家定的目標“要得第一”。在組長孫利民的帶領下,當天進行了第一次小組討論,選定“科大訊飛”,并分頭收集資料;第二天小組對于資料進行分析、整理、給結論;第三天中午也就是最后一次討論,陳意明(明明)很著急,因為下午一點要開始分享,我們的資料還在優化中。當全部資料完成,在PPT的制作及內容的豐富程度上我們自認“可得第一”了。在明明上臺分享后,看老師和同學們的反應就知“成了”。有付出有收獲。從本次的小組作業中,一看PPT就知是集體的智慧,共同的努力,團隊的力量。最強大的個人也比不過一群團結努力的人。
@吳蕓
對于一個財務小白,本以為這4天的課程會在渾渾噩噩中度過,事實是相反的,至少我發現財務報表并不單單只是數字的堆積,報表反映了企業經營狀況和發展。錢老師深入簡出、結合實例,帶著我掌握財務基礎,張老師透過報表數據透析企業經營,結合最后的小組案例分析,4天的課程受益匪淺、收獲滿滿。下次兩位老師的財務報表若還開課,還想再聽一次。
@孫利民
財務報表分析:一、體會了財務分析的魅力,從母公司到合并報表的數據對比,行業數據對比可以分析出一個企業的運營能力、管理能力、持續發展的能力。二、學習了特有獨創的幾個財務指標,尤其是核心利潤獲現率,在評價一個公司時更具有代表性。三、非上市公司的評估原先理解只有成本法、收益法,現增加了可以對標上市公司市盈率,用凈利潤相乘,計算其現值作為參考,作為股權轉讓談判時的一個依據。四、我們小組分析了“科大訊飛”公司,作為小組長開始感覺壓力蠻大,因為此行業我不熟悉,后來經小組成員的分工及共同努力,完美的完成了任務,得到了老師的認可,體會到團隊的力量。
@鐘林龍
《企業財務報表分析》課程四天的系統學習,初步掌握了三張報表之間的關系,企業有利潤無現金的原因,報表應該關注哪些數據以及透過數據來分析企業管理等等。老師的精彩講解為我今后的財務學習打開了一扇門,提供了更好的途徑和方法,對于目前努力想補上財務知識的我,正好解決了燃眉之急。在小組里和同學一起討論和分析案例,讓我深深體會到同學們的專業和敬業,感受到團隊齊心協力的力量,真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當然對于之前無財務基礎,初學者的我來講,財務術語專業性強,科目繁多,數字背后的很多秘密,四天的學習還是遠遠不夠的,有待于細看教材,結合分析自家公司報表,來消化老師的課堂講解內容。
@羅義洪
下次還要再學,尤其周六開行業會議,有朋友剛好舉了格力的案例,我隨口報了幾個數據和老師的觀點,把小伙伴們驚呆了,繼續學習專業的力量!
@焦荃海
以前看報表,都是為了工作,為工作而干,而沒有為興趣而學。張新民教授和錢愛民教授的課,讓我學會了對照邏輯關系,尋找蛛絲馬跡。推敲,論證,有了探案,尋寶的感覺,興趣盎然。
@顧天俊:
四天的報表學習,讓我認識到財務知識的匱乏,三張表認知一個企業的歷史、現在和未來;四天身體異樣,一手水壺一手紙巾,在醫生不建議鹽水情況下要求了鹽水服務,保證了第二天課程卻錯過了班級西湖晨跑,更錯過了很多靚麗的景色,身體素質低下讓我認識到了鍛煉的重要性,7月77公里的跑步,8月及以后繼續堅持;感謝第四組全體成員的認真努力,一幫非財務出身也能得到張教授的贊賞,說明只要認真,只要努力,團隊合作,別說鐵杵磨針了,把針弄回鐵杵也沒問題;感謝蔣委員長組織的晚餐,第一次參加麻協活動,第一次玩杭州麻將,雖然都是那幾個子兒,換了規則就不知所措,只有最后一局終于不虧,證明一點無論你以前多優秀,換個環境換個規則就須從零開始,準備好學費做好學徒,利用經驗總結教訓繼續實踐,最終定能成功!
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論語私塾】張鋼老師帶你學論語第四期
論語私塾第四期分享內容(節選)
曹曉翔問:
1、堅持的問題。原來很有動力,近期有所懈怠。學的過程中,自己領悟的能力,感覺自己想的更深,但是會繞到死胡同,很難感受到張老師所講內容中,自己希望理解到的點。自己有種游離在外的感覺。不專注。
2、學以致用的方面。論語中的真善美,形而上,明知是好的,實際運用的時候很難契合?;貞洸黄饋怼恿Σ粔?。應付去做。
張鋼老師答:
1、對于學以致用的回答:每個人體悟和共鳴不同。最能打動你的那一章沒有找到。一旦找到切入點就會開悟了。語言表達,內容,情感與人生體驗的結合。找到立足點,重新來看,就不一樣了。一以貫之的理解。君子喻于義,學而時習之兩章是張老師的切入點。兩章結合,創新視角出現。07年,開悟,君子=管理者,小人=被管理者。問題,一類是老師別人教的,一類是自己發現的問題。
2、對于形而上的回答:不直接關切生活。可能是時代的原因,就思想本身的角度,是非常關注生活的,與西方古希臘的哲學的最大的區別。他們很早就探討“純形式”“形式邏輯”“理想國”。中國恰恰關注生活。沒有出現近代科學。1543年比西方發達。恰恰是那一年在意大利帕多瓦大學,哥白尼,《天體運行論》解決了地心說的問題。沒有現實意義。我們古人的思考就是解決現實問題的。西方的科學在和宗教進行了世紀戰爭,所以都是圍繞宗教的核心觀念的研究。中國沒有宗教,是宗族,圍繞宗法產生的學問,就是中國的哲學根基。
江金彪問:
第一遍形而上的學習,對張老師的解釋和自身工作結合,是形而下的。授權人和被授權人的關系,如何達到完美的配合。父母在不遠游,父母=管理者,子=被授權人。組織自己部門的人,做一下學習。我們現在忽略了管理的本質,強調了管理而沒有強調運營。實際上對于管理的目的沒有想清楚。讓員工自動自發的為企業貢獻。忽略人的作用從而忽略股東的責任。
張鋼老師答:
1、把管理理解成了控制。忽視了人不是工具這一條。人是有自己的價值追求的。管理的基礎是人性的假設。不否認食色性也,但是強調德性。激發自我價值實現?!叭?智”結合。共同激活儒家文化。根本就不要管理了,內部動機形成了。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皺C器換人”----機器沒有德性內涵。希伯來傳統,神性人;古希臘傳統,理性人,機器無神性無理性。所以西方的人性化就是神加理。東方是“德性”體系。管理的目的和手段都是增加和激發人的“德性”??刂普?既不是西方也不是東方,是機器假設。以人為本的含義是以人性的假設為本。如何理解這個人性,看人看己---互動----規則----體系-----目標。一以貫之的穩定看法。
2、管理與經營。經營不是處理利益關系的概念,是處理用戶和產品公司之間的關系。股東之間是治理的問題。是權力和利益的問題。治理的關鍵是權力的合法性。我們從來都不太考慮權利是如何來的,應該為誰服務。用家庭的概念來解釋這個問題,在論語中。
本來管理是為經營服務的?,F在有點本末倒置了。華為的權利和利益的治理問題很好。內部的活力很強,經營意識很強,管理淡化了。
3、逆向影響力的問題。發現自己的東西和上司的交集。不要直接觸碰,工作之外,擴大交集。戰略,目標,愛好等有可能產生交集的地方在哪里?通過長期觀察,你們的相同點在哪里?假設他認同親情和儒家的觀點。不用直接說我們在事務上討論共性,而是從基礎入手,包括給上司提供信息接收渠道,只要人不傻,做常規推理就可以和你的觀點相同了。不要只盯著結果,要在問題出現之前來做。潛移默化在日常的生活里,做有心人。
羅義洪問:
三方面找到學習共鳴點:
1、第一篇是方法論,如“不知而不慍”,大家探討的很多。學了之后發脾氣少了。
2、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孔子的志很符合自己追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3、找人的德性,是一種修行。
4、時間管理的問題。碎片時間。學習的計劃和目標是否明確。日,一篇論語,跑步;周寫一篇文章;月一本書。
5、自問兩問題:學習論語究竟是第幾要素?學論語的初心是什么?儒學復興,找一個堅持的事情。
張鋼老師:
不能是就論語就論語。融入實際生活中。帶著論語的視角去看現在。人為設計一下,如自己朗讀,自己聽或開車時候聽。
你的影響力體現在你的行為方式上。責任意識。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屬。你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反思自己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東西方的比較。西方獨立,東方人現在的“范兒”缺失了。硬實力不足以可持續的影響世界。軟實力才可以持續影響。
我們有責任重新思考中國人的文化品格。
論語感悟
@羅義洪
1、1/3的學習進度好比跑步到了極點,需要大家互相鼓勵,找堅持的亮點,繼續努力加油!2、論語的學以致用,論語不是個形而上學的東西,其實給大家梳理系統化管理的同時,它很強調實務,強調多實踐;3、論語式管理可以從家庭生活作為切入,有興趣再切入企業管理,循序漸進;4、人是有人性的,尤其舉大猩猩和人類98%以上、桌子和人類50%以上的相似基因,如果沒有人性,那么如何體現人和猩猩及桌子的區別呢?有人性就要去激發人性好的一面,盡管過程會比較久,但管理的穩定性會很好。
@孫利民
一、每次參加論語討論都很期待,我認為是學習論語的加油站,學習本身是需要堅持的,論語討論也是一樣。到現在為止,論語學了三分之一,屬于最難熬的階段,后來張老師解釋屬于正?,F象,一語到位,增加了同學們繼續學習的動力。
二、企業管理過程中,設計制度注意兩個方面:1、千萬不要忽略人性本身的存在,否則就與機器設備沒區別;2、所有的制度設計必須為商業服務,即產生效益,不要為了制度而制度。
三、你與上級交流時需要先找到共同交集的地方,而不要簡單直入的提反對意見,即使后來證明你是對的。
@李丹:
用孔子之學處理倫理的問題是非常舒服的。這是孔老師對于多年挫折的一種輕描淡寫卻無比珍貴的反思。從做人到組管理,孝悌到忠信。沒有外部制度環境保護的前提下如何獲得信任,并做好自我管理。現在的分權制,并沒有做好。實際上還是一言堂。西方管理到了最后,尤其是重要的決策和危機的時候,也是一言堂,這樣自律就非常重要了,他律只在有限的范疇內有效果。西方他律基礎上的自律是很早就強調了。團隊的自律成為自覺的基礎是你的以身作則。家庭里,身教遠勝于言教。結論,論語是形而下的,而非形而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平面幾何的應用----丈量土地和建筑有用。天文學很強大,是人類歷史的轉折。大學和中庸是把論語再串一遍而已。
@陳祺:
1、對于學習論語開始只是嘗試一下,環境是否真實存在,先質疑,再求證。利益團體的權衡的環境和現在相似,從我的思想出發理解,經歷了從嘗試、焦慮到欣喜的三階段。
2、工作中感悟,即是制度執行者又是制度管理者。制度約束是成本。無限制的加制度就會增加成本。減了之后,就強化了管理者的道德責任。管理者連帶---連坐。最后我無法達到平衡,每個KPI后面都有一個復仇女神。
“知止而后定”,所以知道了自己很多事情做不到,用人或者借力去做到。律和德還沒有做到。
【第二課堂:實戰私享會】:情懷背后的故事:股權設計之道
風起云涌的萬科控制權之爭,拉開了企業控制權與股權設計的帷幕,資本市場中的法律意識可以讓我們規避掉許多無謂的苦惱,股權的方向、定位、行動到底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我們真的了解股權設計么?
股權設計,需要首先了解資本行動的核心游戲規則,如何把握公司控制權的實現路徑及成本,其本質又是什么。創始人的核心選擇標準、股權融資的價值與控制、又如何用九步定位法實現股權激勵。
首期分享專家:宋佳明律師
相比論語學習,實戰私享會是以實操性問題的解決為導向,邀請業界專家共同分享探討,有超過2/3的同學報名參加,充分說明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本次學習期間,2017年第1期實戰私享會--《情懷背后的故事,股權設計之道》順利舉辦,由浙江三道律師事務所宋桂明律師帶同學們走進企業股權設計,體會股權設計如何通過一連串的合同實現公司控制權和利益的平衡。
實戰私享會首期感悟
@陳意明
1.員工激勵差異化,多種股權方式對多場景和階段
2.控制權設計多樣化,多花錢不見得有決策權,有限合伙機制
3.去人情化用規則和流程把控風險,股權風險,明明白白進來,干干凈凈出去
@鐘林龍
周六晚間學校安排的第二課堂私享會,邀請業內資深律師來分享創業股權設計。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對于我們EMBA這些同學來講,安排這樣的課堂,我覺得非常及時而且很有必要。創業之初,很好的設計股權架構,使創業之路走的更順,避免今后不必要的糾紛。創始股東比例如何定(如何控股),員工期權激勵啥時做,委托持股(代持)相關協議如何進一步完善等等,都值得好好去思考。
文/浙江大學E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