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華兵,怡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浙大EMBA校友。
2007年,彭華兵創立怡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他的帶領下怡丹已成為省內知名診斷產品領域的供應商和服務商。創業11年,他不忘初心,扛著怡丹一步步走向成功。當問及還有什么事情值得不斷堅持?“公益”二字彭華兵回答的異常堅定。
“公益是一種凈化內心和傳播善意的行為,給社會帶來和諧和溫情。同時,它也能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責任感,樸實而感恩。公益還可以讓企業更有家園文化,鼓舞員工感受愛、分享愛、傳播愛。形成一個和諧、向上、向善的團隊,企業生命力更茁壯、更卓越?!迸砣A兵道出了這幾年做公益的心得體會。
組織公司成員看望孤寡老人,引進專家做公益科普講座,貧困結對子,為高校學子提供實習、就業和幫扶平臺……他嘗試著各種方式,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承擔起新時代企業家精神和責任。而在這份長長的公益清單中,最讓人難忘的是在桐廬合村小學設立了“怡丹助學金”,每年資助20名特困生。
一次旅行中埋下了種子
桐廬是一個山清水秀的美麗鄉村,偶然一次和朋友們的旅行,彭華兵發現這樣一個民本和諧,風景秀美的地方,竟然有很多大山里的孩子上學困難,家庭貧困。
看著衣衫襤褸的孩子們,感受他們對讀書的渴望。“這些孩子,翻山越嶺兩小時,只為到學校上課。他們雖然很貧困,但也很堅強。彭華兵一直思考著可以做點什么,雖然不一定能改變他們的命運,至少能讓這些孩子感到溫暖。
尤其是他看到孩子們的堅毅、進取、樂觀,而絲毫不見他們有些許對生活的抱怨和憂愁,讓他更加堅定信心要為他們的成長帶去一點幫助,也因此設立“怡丹助學金”,盡可能讓他們感受一份愛意和關懷。
一次次的走訪,一次次的了解,彭華兵的汗水揮灑在這片土地上,但是沒有埋怨。眼前孩子們眼中渴望的眼神讓他覺得,他做的還不夠!
公益一直在路上
“做教育需要耐心,不能著急,你的努力要能二十年以后對孩子還有用”,對于助學公益彭華兵有自己的理解,也在不斷堅持身體力行。10年,在他的幫助下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寒門學子在她的幫助下,圓了自己的求學夢。
2007.8公司創立起資助桐廬合村初中特困生至高中,累計資助三萬多;
2011.9資助景寧畬族自治縣鄉鎮小學設立鄉村圖書館;
2013.7設立杭州醫學院“怡丹獎學金”,累計捐贈拾萬元以上,受益學生50名以上;
2017.9設立桐廬合村小學“怡丹獎學金”累計捐贈貳拾萬元,每年資助20名特困生;
2017.10參與杭州甘霖助學基金捐贈伍萬元,在綏德一中成立“甘霖班”;
2017.11杭州市嘉興商會捐贈伍萬元,用于公益基金。
打開他的朋友圈,你都可以發現彭華兵的生活早已被孩子們所填滿。他會因為心疼救助孩子的學習情況而焦慮,也會廢寢忘食地努力奔走在救助孩子的路上。他是這么形容每次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我的心早已經被這些孩子們偷走了,很難再放下。跟這些孩子們在一起,你會覺得自己的幸福指數是爆表的。”
以善為名,助學為你
2017年9月1日,彭華兵帶領公司成員一行來到桐廬縣合村小學,在參加小學開學典禮的同時,正式簽約“怡丹助學金”。
在簽約儀式上,他深情地說:“作為企業,我們希望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與擔當,以公益的方式表達善意,讓這份情感溫潤世界。在孩子們身上,他感受到了無盡的機遇與可能。
彭華兵對那天場景還記憶猶新。當合村小學校長說今天將會迎來新的客人時,孩子們真摯的眼神凝視著他。那一天,成績優異同學得到了獎學金;那一天,家中拮據的伙伴們收到了助學金;那一天,每位同學手中都捧起了紙質優良的兒童讀物;那一天,他們也都認識了一位無私奉獻的愛心人士--彭爸爸。孩子們欣喜地說:“這是從來沒有過的嘉獎和鼓勵,一定會更加努力,好好學習!”此刻在他的眼里桐廬縣是最美的,美的讓他在夢鄉中笑出了聲!
用生命感動生命
在公益的道路上,彭華兵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的孩子。他的女兒12歲時,已送到國外開啟嶄新、獨立的留學生活。雖然相隔千里,但他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的女兒。每年暑假他的女兒都有半個月去內地貧困地區做義工,在國外學習每周都有半天參加義工活動。
在他的影響下不管是家人還是員工,都自然而然地向慈善行為靠攏,并一如既往地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每年怡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員工會在黨支部的組織下,進行貧困山區慰問活動、“校、企、醫、社”四方資源愛心活動等。
彭華兵說:“做公益最大的收獲不在自己,而是影響著身邊人一起做公益。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事業中,也關愛幫助了更多的人。”彭華兵用生命感動著生命,公益的隊伍不斷充實擴大。
一邊奔跑,一邊公益
“人永遠不能止步學習,EMBA正是我選擇提升自我的途徑?!迸砣A兵永不停止奔跑的腳步。浙大EMBA授予他的不光是學識與認知上的提升,更在身邊優秀的人群中汲取到卓越的精神。無形中EMBA已經從管理課程轉變成了他不斷在創業中突破和改變我的生活方式,從企業經營盈利到實現自身價值的蛻變。
加入飛鷹會并擔任飛鷹會會長,是彭華兵人生的另一種經歷。跑過萬米、半馬和全馬,挑戰過玄奘之路,完成4天120公里風餐露宿的奔跑。在奔跑的路上,他也積攢起了對世界的感恩與善意。
一邊奔跑,一邊公益,他希望幫助人們實現對健康與幸福的渴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個用身,一個用心,在修行人生、寄托善念的途徑中前行。
上一篇:木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