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網訊:三月,一次心靈修行的課程,不管是決策管理的智慧決策,還是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這次上課打開了儒釋道的寶庫,在與古代智慧的交流激蕩中,我們不斷地思考現代中國式哲學管理之道。
一、課程介紹--《決策管理》和《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
課程(上):《決策管理》
通過課內外的實踐學習與鍛煉,為人們真正把握決策過程本質,因勢利導利用個體及群體決策心理與行為傾向及特征,將無意識的習慣轉變為有意識的行動,提供的理論指導與實踐依據,以使管理決策者,更好地認清自我、了解他人、把握互動,最終達成改善與提升個人、群體、組織、社會決策水平之目的。具體地說,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達成以下目的:(1)從總體上提升企業決策(2)掌握進行企業決策整體分析框架(3)明確企業決策實踐關鍵問題對策。
教師介紹:
項保華,生于1957年,上大學前務過農、做過工、當過中學教師。1977年考入浙江大學,先后于1982年1月、1984年10月、1991年5月獲工學電機學士、管理工程碩士與博士學位。1996-2001年擔任全國工商管理碩士(MBA)入學考試管理科目的命題組組長。
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被評為“浙江省優秀教師”,1996年入選國家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1999年獲“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人員”稱號并入選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2000年入選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1984年10月至2007年12月在浙江大學任教,2000年9月起任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導。主講EMBA、MBA“戰略”與“決策”課程,多次獲復旦大學柯達、花旗、“MBA最受歡迎老師”、“EMBA優秀教師”等教學獎。
負責完成國家基金與企業委托咨詢等20多個項目的研究,發表論文200多篇,獲各類成果獎近30項,出版著作18部,其中包括近年完成的《戰略管理》、《決策管理》、《管理之理》以及《活著——企業戰略決策精髓》等。
老師寄語:
“覺悟無知,開啟智慧;超越有知,方得自在。”
課程(下):企業社會責任與商業倫理
通過對以儒、道、佛為代表的中國傳統商道思想的梳理,著重發掘這一商道傳統的現代性,尤其是對企業管理的現代啟迪。課程將通過對儒家崇德之商道、道家法自然之商道、佛家覺悟之道的現代開掘,以幫助學員提升現代企業管理中社會責任擔當和商業倫理堅守的自覺性。
教師介紹:
張應杭,1963年9月出生于浙江云和。1979年考入上海華東師大政教系,就讀哲學本科專業,1986年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獲哲學碩士學位。在校期間師從著名的中國哲學史專家馮契先生。現為浙江大學思想政治教研部教授,校內兼任職務為國學智慧與領導力提升研究所所長。歷任哲學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助理、系主任、人文學院副院長等職。
老師寄語:
以德配位,以道馭術!
三、第二課堂論語私塾第8期
節選自私塾交流記錄:
一、儒家的學說當中“仁”的含義是什么?
“仁者人也”,這句話說的就是人的本質是社會人。“仁”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仁”是儒家的第一價值觀,是儒家學說當中自明前提。“仁者愛人”,這里的愛,是“親情之愛”,而“親情之愛”的根在家里,家具有著最根本的利益一致,利益一致也就是善。仁,親情,家,三位一體,家和親情也可以作為“仁”的載體,而“仁”也直觀地體現在家和親情之中。因此,儒家認為“孝悌”就是做人的根本。孟子后來講“人性本善”,善指的就是共同利益。
二、東西方文化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異?
這個問題很大,也很復雜,建議大家結合自己的學習、工作、交流和體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
三、張老師的總結建議
大家學論語有一段時間了,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在學習論語的過程當中,應該進一步與自己的工作、生活相結合,從三個方面進行深化思考:
1、自我在哪一點上有所改變?學習論語需要進一步具體化,生動化。從簡單的感受到如何改變,再影響到具體做事的事情。
2、回到文本,哪些內容對你的思考最深,最有感觸?可以有所總結。
3、學習需要學以致用,應該在學習論語的過程當中,去思考一些企業管理方面的根本性問題,以問題導向的方式來進行學習,并用學習所得去解決企業管理當中面臨的一些具體問題。“借來的火點不亮心靈的燈”,要將學來的東西轉化為自己的觀念。
四、論文啟航
盡管還有大半年才面對畢業的問題,但畢業論文已提上議程,EMBA中心行政主任、新二班班主任杜紅老師親自面授機宜,助同學們更好更快實現一起畢業的目標。
五、戈壁班沖刺
戈十三正式進入沖刺階段,新二班以18人的參與人數,成為當之無愧的“戈壁班”。大伙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有物的出物。
轉眼又要四月了,又是一年西湖邊春暖花開、花紅柳綠、柳絮兒滿天飄的季節,我們又將聚集在一起快樂學習,而戈壁班的勇士們卻將踏上大漠孤煙直、黃沙漫天飛的不毛之地,去開創我們新二班新的紀錄和征程。
文/浙大EMBA2016級新階層班
上一篇:木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