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无遮挡黄漫画在线观看网站,1316喷浆???直播,阿娇13分钟视频无删减mp4,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广告

歡迎來到EMBA招生信息網
當前位置:EMBA >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 > 師資隊伍 > 正文

張汝倫: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     發布時間:2017-07-05 13:42:40
收藏 分享 評論(0)

  張汝倫,現任復旦大學EMBA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曾任東南大學中西文化研究交流中心客座教授、北京大學客座教授、臺灣輔仁大學客座教授、德國特利爾大學客座教授、黑龍江大學兼職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當代中國哲學叢書》主編。

  很高興大家來參加這個講座,人文學科的學習是一個基礎,在復旦這樣的綜合性大學里,優勢之一便是各個學科之間能取長補短,互補互利,以此擴充學識,開拓眼界。一名優秀的管理者首先要懂得人,學會與人打交道才能有效管理。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的陳志武教授曾經分析過中國管院和美國管院的課程區別。美國的管理學院課程從哲學出發,學習文學、文學史、生理學、心理學、文化人類學、歷史學等各類文化課程,圍繞“人是什么”這個核心問題,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了解他人。世界上最復雜的事情是人本身,因為人時常在變,具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因此,今天我想通過聊讀書來告訴各位讀書之于人生的意義,如何通過讀書來認識自我和他人,提升、豐富并完善自己的人生。

  古人為何如此重視讀書?

  從前,我們常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中國人在古代非常重視讀書,現在中國人卻沒有延續這樣的傳統,閱讀率低,缺乏思考和體悟,在科學、教育、藝術創作等領域都有所欠缺。

  事實上,中國人在古代非常重視讀書。我們有個成語——珍惜字紙,意思是只要寫過字的紙,你都要珍惜它,因為其中包含文化。當時的整個社會都養成一種尊重知識、尊重讀書的習慣,并達成共識:只要有條件,都讓孩子去讀書。讀書的目的是讀書明禮,為了懂得做人和道理,而不是為了名利。當時的科考制度選拔出來的人才也是憑借真才實學考出來的。

  再往前,我們回到幾千年前的孔孟時代。基于“人類最可怕的敵人是人類自己”這樣一個共識,當時的先輩對明理修身,修行為善非常注重。孔子在1.5萬字的《論語》中有一句話說了兩次:“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儒家認為人的所有道德品質都是后天養成,所以比起飲食男女的生理特性要脆弱很多。我們人類千辛萬苦培養出一個好習慣或養成好德行,可能會一下子就被擊垮。孔子希望我們能把培養好的德行作為一種天性,自然而然地去做。另外, 《論語》把“學而”篇放在第一篇也是有所考量的,表明一個人做人做事,首先要從學習、修身開始。

  我們再來看孟子,他認為人類身上具備道德良知,但是不經過學習讀書的話,這種良知或為善的可能不一定能培養起來。孟子認為一個人讀書一是為了區別于禽獸,建立人的底線,二是為了“求其放心”,把良心找回來。

  因此,古人如此注重讀書,希望借此明理修身,從善養德,避免人類成為自己的敵人。

  成為人文意義上“完整的人”

  中國古代的學問無非講究成己成物,成己就是成為自己,明白自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何在,以及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過什么樣的生活。

  讀書對于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有兩方面:第一,讓我們成為一個人文意義上“完整的的人”。

  其中有兩層意思,首先是認識自我,對自己內心和人生有深入的探究;其次對周圍的人也能夠洞悉了解,以此更深刻地了解復雜的人類,這樣才能更好地和這個世界互動。

  第二方面是讓我們對自己的生命有一個更好的把握。多讀人文領域的書籍看似和你們的實際工作無關,實際上很多時候工作中的神來之筆,都得益于平時無目的的閱讀,你的廣泛閱讀很有可能給你帶來與眾不同的靈感。古代為什么會有了不起的人物層出不窮?這個和他們閱讀的目的、閱讀的范圍,以及最后養成的眼界和境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現在的中國缺乏真正的大師,原因就在這里。

  和大家分享一件在德國留學帶給我很大震撼的事情。有一年冬天,我選了一門晚上5點到8點很有難度的課。那門課上,有位老太太,拄著拐棍,背都直不起來,每次都冒著大雪來上課,從來沒有遲到早退。當時,那位老太太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她不為學位,不為工作,也不為發表論文,揚名立萬,只是為了學識,能夠如此堅持不懈。我相信,這樣的老太太在不遠的將來也會出現在中國,希望大家堅持讀經典,提升并完善自己的人生。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