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勇劍,上海交通大學EMBA教授;美國南加州大學公共管理學博士,現任美國南加州大學亞太學院副院長、南加州管理研究院執行主任和金石國際咨詢總裁。
2016年5月,在第一財經創新大會上,筆者曾經建議同臺的摩拜單車CEO王曉峰:開發社會資本,共享單車才有生命力。然而,筆者的建議并沒有得到相關企業的很好采納。其后共享單車的發展,可以說是金融資本單兵突進,社會資本開發工作卻沒有跟上。這兩者之間的失衡,使共享單車的使用、規范和管理出現了一些問題。最近,一些城市的管理部門開始規范共享單車的發展,并且清理垃圾單車。媒體上也經常可以看到亂停亂扔、橫七豎八的共享單車。一個最具浪漫情調的共享社會符號,面臨規范和管理的難題。
目前,已經有30多家投資機構以高達百億元的資本規模,介入共享單車領域。金融資本控制共享單車之后,也就自動控制了“共享的邏輯”。但實際上,共享的問題更應該由社會擁有、社會解決?!肮蚕韱诬嚒钡墓伯a品屬性要求合適的集體治理結構和積極的成員參與,否則它就難逃“公地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即過度消費和維護不足。
與共享伴生的治理問題不是金融資本投放就可以解決的。哲學家杜威說過,公共問題一般是高難度的。難度低一點的都被市場化為盈利產品了。高難度是因為它涉及變化中的利益相關者和他們捉摸不定的偏好。例如,共享單車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問題,卻也帶來了最近一公尺的擁擠問題。它在增加一群人滿意度的同時,卻制造了另一群市民的不滿意。市場機制優在解決問題,提高滿意度。公共治理則重在展開問題的合法性,降低不滿意度。換言之,依賴大躍進式的資本投放只會放大問題。它在提供一個單薄的出行服務同時,也制造著各種各樣的不滿意。如果只有金融資本的投入,沒有社會資本的開發跟進,那么共享單車被金融資本劫持之后,市場競爭越瘋狂,各種各樣的不滿意度就將越高。這就是今天共享單車遭遇到的一些問題的本質。
共享單車的發展,要求所在社區形成各方面的配套合力。如果發展社會資本在先,那么金融資本的輔助效果就會更好。
概括而言,社會資本指的是各種良善的社會關系。它鼓勵合作行為,降低沖突的負面影響,因而促進社會活動的生產力。從社會資本的視角來衡量,落實在功能上,共享單車為解決最后一公里出行提供服務。如果深入到文化層次,共享單車則應該是制造“隨機友好”文化習性的媒介。如果缺乏對后者的創新設計,單薄的單車出行功能可能抵擋不住來自各方面的不滿意。
每個人在騎行的時候都喜歡共享單車,但對于不使用共享單車的人來說,當他們被城市中幾十萬輛共享單車包圍時候就可能心生不滿。如果要提高使用的滿意度,并持續降低與之共存的不滿意度,未來共享單車可以利用金融資本和市場機制,但必須配套社會資本的發展策略??梢詮囊韵聨讉€方面開發社會資本,創造全社會都欣然接受共享單車的新局面。
一是讓少數社區先愛上共享單車。ofo就是最先從校園社區開始的。一個校園愛上它,所有的校園都會喜歡上它。最可能誠摯地愛上共享單車的社區還包括旅游景點、半封閉的居民區、療養院,以及大公司廠區或園區。
二是拒絕單一標準化推廣的誘惑,因為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推廣模式。應該根據社區活動的特征,設計愉快共享的單車出行模式。例如,老人療養院的單車可以為三輪車,大公司園區可以用無鎖單車。只有這樣,騎行者才會逐漸理解這是“我們的單車”。
三是幫助街道小區管委會設計以單車為工具的社會環境新風范。例如,讓單車成為促進街道通暢的工具。在大型公共停車場和主要生活區之間設計單車路線,實現無機動車環境。再如,與學校和居委會合作,設計方便志愿者服務老人的單車(如輕型貨架等)。
四是團結離退休的老人,讓他們成為友好單車的大使、守護者、保養師傅和信息員。它不僅要讓參與者獲得實惠,更重要的是向他們“賦能”,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工作與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之間的直接關聯。
五是讓共享單車成為社區之間“友好街坊”的競爭標識。單車是企業的,但其寄養單位是街道。單車本身就是信息載體,它可以承載各種各樣的信息。當然,怎樣讓共享單車承載的“友好街坊”的信息可視化?這是留給共享單車企業的家庭作業。
六是為共享單車使用者創造各種各樣的隨機友好機會。例如,夜行者可以通過應用軟件選擇同路的同伴。再如,讓前后使用單車的騎手有接力送達的機會,增加人們社會交往的頻率和機會。
七是組織單車協會,積極參與市民對社區規劃的反饋活動,推動規劃部門的有關工作。
八是設立共享交通改進計劃,為改善街道和社區交通的微循環提供義務勞動和慈善捐贈的平臺。例如組織“星期六義務勞動”,讓社區居民以一塊磚、一條線來改善社區的交通微循環環境。這些活動可以從孩子做起,從小而易的環節開始。
當上述的社會資本開發活動以“百花齊放”的方式開展起來后,共享單車的問題都會變成社會的問題、大家的問題,就會成為大家樂意參與解決的問題。問題越大,社會動機越強,解決后的成就感就越高。這時,在人們的眼里,共享單車企業就是解決社會問題的參與者,共享單車就成了持續提升良善社會關系的媒介。
當人們能夠切實體會到共享單車的公共屬性后,企業可以要求政策保護,防止浪費社會資源的惡性競爭。只有上升到公共政策和公共治理的高度,共享單車才能有序經營下去。
西方人常說,面包的歷史故事就是文明的歷史故事。在最早的群居活動中,一群人圍著餐桌傳遞一塊大面包。每個人掰下多少面包,代表著他對公平的態度,也傳遞著他對集體身份的認同。可見,有著悠久歷史的面包遠不止是食物,它還是傳達社會關系的媒介。我們期待,共享單車也可以像面包一樣,成為良善社會制度和人際關系的生動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