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无遮挡黄漫画在线观看网站,1316喷浆???直播,阿娇13分钟视频无删减mp4,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广告

歡迎來到EMBA招生信息網
當前位置:EMBA >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 > 師資隊伍 > 正文

上海交通大學EMBA教授尹海濤:義中取利,只取一瓢飲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     發布時間:2018-02-22 17:11:48
收藏 分享 評論(0)

  尹海濤,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經濟學系系主任。2012年入選首批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2013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支持。主要從事環境經濟與管理、能源經濟與管理的研究。2006年8月畢業于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獲得應用經濟學和管理科學博士學位;2006年8月到2009年2月,在密歇根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從2009年2月加入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

  EMBA校友雜志《同窗》2017年年刊尹海濤教授專訪:

  首先,小編帶你看兩個案例。

  案例1:一人駕駛一輛車,行至路口,突遇剎車失靈,前方站著5個人,岔路口站著1個人,若你是駕駛員,會選擇轉彎嗎?

  案例2:醫院病房內,5個人需要器官移植,此刻剛做好身體檢查的1人完全匹配這5人的標準,倘若你是醫生,又如何抉擇?

  類似這樣的案例,在交大安泰EMBA課程教授尹海濤講授的《商業倫理與可持續發展》課上屢見不鮮,談及開設這門課程的初衷,尹海濤教授表示,企業雖然是一個經濟組織,但同時也是一個社會組織,其一言一行除了產生經濟效益外,同樣也會產生社會效應,它必須要承擔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諸多社會責任,而商業倫理是企業經營者在可持續發展中不得不拷問的。

  開設初衷,不謀而合

  任何一門課程的開設,都會由于所處時代背景和受眾的不同而悄然改變。尹海濤教授表示,一開始他也是抱著惴惴不安的心態去考量這門課程是否設置得過于前瞻,但在慢慢的摸索與磨合中,他驚喜地發現,“EMBA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喜歡程度超過了我的預想,這出于當下中國企業家,反思中國商業發展中若干傷疤的內心掙扎,也與當下因為可持續發展要求而產生的迫在眉睫的企業管理問題不謀而合。”

  回到案例本身,尹老師不緊不慢地分析道,“其實,第一個案例中,人們更傾向于選擇營救5個人而放棄岔路口的那1個人,后一個案例中,人們則不會選擇殺害身體健康的那個人去器官移植給其他5人。本質上都是5個人對1個人,但最后的結果卻完全不一致。”他坦承,“相較本碩的教學,EMBA學生看問題的思維方式和角度相對成熟和獨立,且已有自己的一套體系,所以我更多的是去引導,而不是著急地給出正確或錯誤的判斷。”

  因人制宜,海納百川

  在課程的教學中,尹海濤教授善于觀察并總結歸納,在兩天的課程中,他將內容一分為二,其一是幫助學生了解和清楚一些概念性的理念,如倫理的判斷標準是功利主義還是類型主義,可持續發展的三個判斷維度是社會公正、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等;其二是強調企業在盈利過程中和利益相關方的互動邏輯,只有追求合乎倫理和市場規范的企業利益,將經營者利益最大化轉化為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最大化,才能從追求短期利益走向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倡導企業多元化的商業倫理規范的背后,他也以一顆包容的心去接納和理解不同職業背景下的EMBA學生對于商業倫理的接受度,“有過外企工作經驗的學生對于企業倫理的規范要求較高,而民營企業相對接受度低一點。”對于法律和倫理的區別,尹海濤教授一語中的,“法律是底線,起到的更多是懲惡的作用,而企業的良好倫理道德則是揚善。”

  主修環境政策,曾遭遇“冷宮”

  作為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的首批入選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的“奮楫者”,在商業倫理之外,他主修的是環境經濟與管理、能源經濟與管理的研究。畢業于北大,在沃頓商學院學習了5年多,隨后又在密西根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于2009年加入安泰。“這是一個相對冷門的專業,2009年來到安泰給本碩學生開設環境經濟學課程時,我清晰得記得當時不到15個學生選修,一度無法開課,但隨著中國整體大環境政策的變化,今年,我有3個班級,接近150多人同時選修。”他的臉上洋溢著喜悅,這股喜悅不僅來自于學生們對于課程的認可和喜歡,更多是他基于一線的學術研究和教學的相得益彰。

  一邊是學術,一邊是教學

  “我享受學術創作的過程,當腦海中的思維隨著指尖在鍵盤上舞動,躍然而出的瞬間,內心的喜悅和滿足無法言喻。”他自稱是個山東的“糙漢子”,但細膩、敏銳的文筆卻是很少在課堂上表達。從環境保險,到企業環境治理,再到可再生能源政策,他把這個比喻為“層層需要攀登的山巒”,每處都有迷人的風景。“我喜歡在課堂上帶給學生思維的快感,當你某個地方堵住了,突然又疏通了,好似峰回路轉、柳暗花明,這種樂趣是學術和教學缺一不可的地方,教學需要有研究上的支撐,而研究則需要有一個表達和反饋的窗口,沒有理論高度的案例對于學生,尤其是EMBA學生,幫助是微弱的。”

  有兩個兒子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有兩個兒子是一種怎么樣的體驗?尹海濤教授莞爾一笑,“一個6歲,一個9歲,兩個男孩皮得很,我和愛人對他們的教育也著實下了一點功夫。”這“功夫”主要對癥下藥在孩子玩手機問題上,尹海濤教授和兒子們定“契約精神”,手機只能在周末時間才允許使用,“爸爸對你們的信任好似這個花瓶,如果你們把這個花瓶打碎了,那即使粘貼起來了,它依然還有一條縫,男孩子要說到做到。”除了手機問題外,他還特別注重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給孩子的榜樣作用,“由于是兩個男生,因此父親在一個家庭中的角色顯得很關鍵,當和愛人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產生分歧時,我們不會當著孩子的面去爭論,如果一時過于著急沒控制過,另一方會以英語的形式提醒。”正是與愛人、孩子們擁有了這樣的默契與心意相通,他自喻為“其樂融融”。

  在很多人印象中,父愛是靜默的存在,好似山岳般偉岸,又似脊梁般嚴厲,但他希望可以“獨辟蹊徑”,陪伴兩個兒子一起跌跌撞撞,一起瀟瀟灑灑。

  弱水三千,他只取一瓢。在萬家燈火中,他選擇隨遇而安;在教學科研中,他不畫地自限;在商業倫理的課堂上,他義中取利;化繁為簡,大音希聲。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