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无遮挡黄漫画在线观看网站,1316喷浆???直播,阿娇13分钟视频无删减mp4,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广告

歡迎來到EMBA招生信息網
當前位置:EMBA > 長江商學院 > 師資隊伍 > 正文

長江商學院教授甘潔:中國經濟未來不會差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     發布時間:2016-10-13 15:04:12
收藏 分享 評論(0)

  甘潔教授現為長江商學院教授(終身教職),并擁有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在加盟長江之前,她曾任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終身教職)、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經濟與金融系助理教授。

  甘教授長期從事公司金融及中國資本市場的研究,在這些領域有突出貢獻。她2011年獨立獲得美國學術界最高榮譽之一的Brennan 最佳論文獎,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如金融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以及金融研究評論(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金融與數量分析(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也是多家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及學術會議的審稿人。她的授課得到了MBA 學生和EMBA學生的高度贊譽,課程獲得多項教學獎。重要國際媒體如《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及《經濟學家》雜志均曾報道她的研究和教學。

  除了學術上的成就之外,甘潔教授還有著廣泛的行業經驗。她曾任職于CRA 國際(CRA International),美國最大的金融和經濟咨詢公司之一,為期兩年。她的咨詢工作包括企業估值、證券欺詐以及反壟斷,服務的客戶來自于多個不同的領域,涉及金融服務業、消費品以及能源行業等。在香港,甘潔教授曾為多家銀行提供咨詢,為它們提供關于如何辨識房產市場上的泡沫以及如何在投資組合中配置房地產的建議。

  目前甘潔教授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是每一季度定期對工業企業進行大規模調查,基于此編制的產業經濟景氣指數,以及對工業經濟的獨特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均受到普遍關注和贊譽。她的的行業實踐則主要專注于機器人、自動控制產業的創新和傳統產業的轉型。她是包括大疆創新在內的多家高科技企業的董事,東莞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基地和創業孵化器的發起人之一和創業導師,以及香港X科技創業平臺的創業導師。

  甘潔觀點:中國經濟未來不會差

  “中國產業經濟報告”二季度發布會上長江商學院甘潔教授表示,雖然當前中國經濟在“L”型中平緩下滑,不知道到會被拖到哪里去,但是,依然看好中國經濟的未來,其中一個重要的理由是,中國人民非常勤勞勇敢。

  中國人希望過上好日子的動力明顯

  經濟學里有個名詞叫理性的經濟人,甘潔認為中國人民最理性,比如,如果房產稅收太高、首付太高就離婚,離婚這種事情都可以做,真的是非常愿意去追逐經濟利益,老百姓希望能夠過上好日子的動力非常明顯。

  為何同樣的制造業,為什么是中國先發展起來,一是跟政府很多經濟政策有關,二是中國人很聰明,比如紡織業企業的小姑娘心靈手巧,出錯率就是比在東南亞很多國家要低。如果去印度看一看,印度人穿著長袍在大路上不緊不慢的走,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傳統文化再加上中國人的勤勞勇敢是長遠發展的基礎,只要社會穩定,只要政策能夠提供比較好的空間,中國經濟還會有很大的發展。

  甘潔舉例說,改革開放也經歷了很多起落,但問題最后都得以解決。記得她上大學之前,當時整個世界認為中國經濟快完蛋了,為什么?因為中國有那么多過剩的勞動力,全在農村怎么辦?不可能好了。后來中國人民想出來一個辦法——鄉鎮企業,再后來農民工進城又解決了很多問題。很多時候只要能夠抓住大的方向,以中國人民的智慧可能會有出乎意料的希望。

  在甘潔的調研中發現,當下國際經濟那么不好,但是中國出口的情況仍然比國內市場要好的多。中國經濟一直在增長,產能過剩為何如此嚴重?甘潔分析,可能是供給和需求越來越不匹配,比如大家跑到日本去買馬桶蓋,跑到香港、日本、海外去花錢,好多需求沒有在國內被滿足。

  這里面涉及到的原因是綜合的,有國內消費信心的問題,有產業需要升級的原因。也有稅收、物流成本高等原因。去日本買的馬桶蓋有些實際上是中國國內生產的,出口到日本,中國游客到日本再背回來。因為國內的物流沒有效率,高速公路收費又是全球出了名的貴,所以可能出口到日本再坐船回來更便宜。

  有媒體現場表示做了一個調查,證明物流行業成本里最高的是行政成本,包括整個流程中的審批環節、管理環節等等。

  甘潔教授對此分析,這說明通過改革降低成本的空間很大。稅收、流通環節等在供給環節無效率的節點,如果有一個平臺能夠打通,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我們還有很多改革的空間,有很多無效率的地方,而且是沒有太多道理的無效率,如果能把這些人為的壁壘取消,經濟增長的空間很大。

  當前產業通縮與資產泡沫通脹并存

  雖然對前景看好,但當下的經濟形勢卻并不樂觀。

  甘潔教授通過對2000家銷售額大于500萬元的工業企業進行調查,顯示產業經濟仍未走出L型的底部。產業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需求不足。產能過剩仍為歷史最高。二季度約六成企業產品在國內市場供大于求,國內需求不足的擴散指數為83,與上季度類似,維持在歷史的最高點。目前超過一半的行業和超過四分之三的地區產能嚴重過剩。81%的企業認為訂單不足仍是制約下季度生產的首要因素。相比于上季度,產業企業第一次整體上對經濟預期不好,回答宏觀政策、行業政策是制約下季度生產因素的企業明顯增加,從2%升至12%,體現企業對整體經濟和政策的擔憂。

  而和外界的感受不一致的是,融資不是瓶頸,僅有4%的企業將之列為制約生產的因素。這一結論一直與央行《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一致。2014年四個季度工業企業新增貸款平均每季度約以30%的速度下降,2015年整個年度新增貸款余額僅為2014年四季度貸款余額的5%。另一方面,今年以來大量信貸進入了房地產行業。以二季度而言,房地產新增貸款占比高達 50%,而其中95%為個人購房貸款。

  產能過剩又碰上寬松的貨幣政策,產業經濟通縮,大量信貸并未進入實體經濟,涌入房地產和大宗商品,引發資產價格迅速上漲。超發貨幣必將形成通脹壓力。

  而以基礎設施建設的固定資產投資雖力度很大,但完全以政府為主導,民間投資不但未被帶動,而是呈萎縮趨勢,說明對整體經濟的拉動作用有限。

  甘潔教授認為,經濟仍未走出低谷,在產能嚴重過剩這一制約條件下,貨幣、財政政策的刺激作用本來就有限。加之經濟預期走弱,財政、貨幣政策難以發揮乘數效應,副作用更為明顯,今后應謹慎用之。

注:文來自搜狐財經 編輯陳君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