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寶:武漢大學EMBA2013級2班,武漢建工第一建筑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武漢建工第一建筑有限公司之于張貴寶的關系,正如伯樂之于千里馬的關系,幸得伯樂賞識,才能躋身于公司金字塔的頂層。但是,人生常常會變著花樣的來考驗你,檢驗你的審時度勢和殺伐決斷,在人生職場的跑道上,張貴寶這只千里馬常是披著一身“黑馬”的外衣奔馳在職場之中,每一次的決定都會讓人都會讓人為之嘆服。從畢業分配到武漢建工第一建筑有限公司以來,陪著公司走過了十八載的春秋,從身為最基礎的施工技術員到公司的股東管理者的成長,從經歷國有企業的發展到企業改制戰略性思維的謀求發展,從作為公司的高層管理者就讀武漢大學EMBA的決定,每一次的突破都是不斷地抉擇,不斷地挑戰自己。時至今日,張貴寶早已由一只黑馬磨練成千里良駒,不斷地走出自己的千里馬之路。
立根扎在施工業
99年大學擴招之前的那批大學生,絕對是精英人才!他們專業基礎底子深厚,在那個樸實無華的歲月洗禮下打磨得異常堅毅、敦厚。畢業分配是那個時代獨有的名詞,就在96年武漢城市建設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的大學校園里,張貴寶如自己同期的畢業生一樣,等待畢業分配,期待自己的一肚子才華能有用武之地,希望不辜負含辛茹苦供自己上大學的親人。
等待,讓人興奮,而興奮之余又讓人忐忑,自己以后將去何方,職業生涯又會是怎樣一番光景。
對于青澀剛畢業的張貴寶來說,恐怕自己也沒有想到就是一次分配,自己和武漢建工結下了不解之緣。18年的時間里,張貴寶就像山上的翠竹一樣,咬定武漢建工這座大山,將自己的根深深扎進公司的土壤之中,任憑風吹雨打、千磨萬擊的職業壓力,還是外界高薪的無窮誘惑,張貴寶都心志堅定,一如既往地做著自己傾心的事業,用自己的勤勉回報公司的知遇之恩。
本著學以致用的觀念開始了自己施工行業的職業生涯,從現場施工的的技術員做起,之后又做技術負責人、項目經理,99年開始在技術科做了技術管理工作, 03年擔任技術部部長,工程部部長,總經理助理,分管公司生產、技術、安全等方面的工作。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如潮水般涌入,去去留留,唯有張貴寶守住了,穩在釣魚臺。
人到不惑之年,會對自己的人生和職業生涯做一番總結和回顧。采訪中,張貴寶神采奕奕,嘴上噙著一抹微笑,講到動情處會眉飛色舞,似乎歲月不曾在他的身上留下痕跡,聊起施工地上的艱難過往,張貴寶卻覺得別有一番滋味,苦中也可作樂,樂觀曠達的心態讓人覺得在他的身上有著無窮的精力,時刻準備著爆發。
剛進武漢建工的張貴寶這樣形容公司,“地方特色濃重,直率鏗鏘、接地氣的武漢話飄蕩在耳邊,公司雖然是地方企業,但是充滿活力,對于剛畢業的他來說是個難得的機會,當時武漢建工在武漢市場的份額還是比較大。”好的平臺帶給他的自然是加倍努力工作,將自己的所學運用的工作中,至于一些公司的習慣就入鄉隨俗,以張貴寶和氣的性格很快就融入公司的氛圍之中。
那個年代的大學生進入企業是以干部的身份的,在薪資待遇上與老工人會有一些差別,甚至剛畢業的大學生拿的工資比那些有著20多年工作經驗的老師傅來說更多。張貴寶從未自恃甚高,經常到工地上請教年長的師傅,誠懇、執著、純樸的個性贏得師傅們的一致稱贊,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勤奮好學的張貴寶抓住了機會,補上了自己實踐能力方面不足的短板,再結合自己在學校打下的理論基礎,在以后自己負責的項目中游刃有余。
提及曾經帶自己入門的前輩們,張貴寶感嘆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享受不到當時他們那樣的待遇,現在年輕人進入公司很難有經驗豐富的師傅指導,對于自己的職業規劃也沒有明確的目標,他們厭煩做一些重復性的工作,對企業缺乏歸屬感,以至于頻繁的跳槽換工作,這樣的結果不管是對于公司還是個人的發展都是一種損失,張貴寶也希望自己能夠像當年自己的師傅一樣對年輕人多一些指導,吃水不忘挖井人,只有讓水不斷地流動,才不會成為一潭死水。
芝麻開花——節節高
錢鐘書說過,二十歲不狂是沒有志氣,三十歲猶狂是沒有頭腦。對于二十幾歲的張貴寶來說,自己就像是一張等待著墨的宣紙,無限的可能等待自己去創造,初生的牛犢不怕虎,憑著一股子闖勁,別人退避三舍的工作,對于他來說是挑戰。
那年,張貴寶26歲,在職場的藍圖上即將點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一筆代價雖大,但是卻讓張貴寶初次感覺到了自己的潛能,有了這次成功的經驗,以后的事情就像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整夜伏案繪圖,整日穿梭在鋼筋林立,煙塵彌漫的施工場地上,吃著大鍋飯,陪著工人上上下下,經常的加班加點,這些對于張貴寶來說,都是家常便飯,張貴寶稱:“我不在辦公室繪圖,就在工地上,整日的兩點一線。”
曾經的3天2夜地下室做鋼結構的安裝預埋工作,要在節點搶工期,由于工作必須要有技術人員的指導,張貴寶身為項目年輕的技術骨干,扎在工地不眠不休地干是他當時唯一的選擇,自己親自上陣,“他們搞不了的我就幫他們拿,兩三米的高度,一百多斤的鋼板就那樣挪上去,一共安了八百多塊預埋件,中途上來吃飯的時候,同事發現他的頭發和眉毛都是黃的,沾滿了鐵銹和揚塵,三天兩夜下來,熬得臉都脫皮了。”提及往事張貴寶顯得大氣從容,竟然也能將那段艱苦的歲月說得有滋有味,讓聽者忍俊不禁,真是有著一種自我調侃的闊達之氣。
年輕是一種資本,年輕的時候有一股子不服輸勁頭,扎進工地,事必躬親,工程最終在預定的時間內圓滿完成。
那時候的張貴寶很容易滿足,知足者常樂,獎勵個幾百塊錢都能讓自己開懷不已,馬上出去唱歌喝酒,及時行樂,休得辜負好時光。采訪中,張貴寶稱自己不是很在意物質方面的享受,吃得了山珍海味也能咽得下殘羹冷炙,正是這種樂觀的心態,讓他在以后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心態如初升的太陽。
機會總會青睞那些有作為的人,張貴寶對于工作的激情和熱愛,讓他在人才濟濟的公司中脫穎而出,受到領導的賞識。張貴寶提升為綜合辦公室主任,之后又得到破格晉升的資格,工作3年晉升為中級工程師,8年晉升為高級工程師。
天降大任,運籌帷幄
2000年是難忘的一年,個人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整體的經濟規劃。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私企缺乏人才,頻頻向國企有管理經驗的高素質人才拋出橄欖枝,待遇豐厚,很多人離開。
張貴寶稱,當時自己也很迷茫,何去何從也糾結了一段時間,但是,頭腦清醒他做出了適合自己的決定,繼續留在武漢建工,用他自己的話說:“一方面,我熱愛施工行業,另一方面對公司有深厚的感情,公司包容性的文化成就我,而我應該知道回報。”
歲月是工作最好的試金石,試問人生又有多少個年輕氣盛時候的書生意氣。他一直堅守在熱愛的施工行業,十年如一日地奉獻自己的一腔熱血,回報自己的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升職,2006年晉升為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2010年公司改制,成為公司股東、董事。
決定留下來的張貴寶需要面對公司改制一系列的問題。張貴寶身為管理者,又成為股東,角色的轉變意味著工作重心的轉移,以前的管理執行的角色需要變為運籌帷幄掌控大局的決策者,需要對公司未來的發展負責,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勞其筋骨是必然的事情。
2009年之前的這一階段對于張貴寶來說是知識積累和發揮的階段,2010年改制之后國有企業的弊病逐漸顯露,時代的飛速發展,思想卻拖了后腿,老一輩領導者的思想依然停留在改制之前的按章循規蹈矩的辦事的階段,新思想是針插不進、水潑不進的勢態。公司急需要一次改革,這場改革勢在必行。
決心有多大,阻力就會有多大,張貴寶開始著手自己的計劃,希望找到專業機構制做出一套方案,重新規劃公司的治理結構并制定公司的戰略。但是說服公司董事會和股東會的難度之大,難以想象,這項剛剛起步的策略很快就偃旗息鼓。
百折不撓的精神用于形容張貴寶最為貼切,他認為:“說服不了股東是因為自己的知識還不到位,只要自己能說出可行的道理,事情還是有轉圜的余地。”那時候的張貴寶覺得腦袋像是進了水或是生了銹,所以需要清空,再裝進一些新鮮的東西。
思維高度的轉變
支出大于積累就會出現透支,能力和貢獻的積累有利于職業生涯進步和發展,應該始終樂于通過學習保持能力的積累,同時也始終樂于多作貢獻保持貢獻的積累。張貴寶覺得自己需要充電了。
2013年,張貴寶又做了一個決定,到武漢大學學習,情理之中的事情,帶著強烈求知的學習目的,張貴寶坦誠:“來到武漢大學學習能夠與來自各行各業的同學交流,學別人的架構、綜合性的思維,會有一種醍醐灌頂的通透。”
通過EMBA的學習,張貴寶的思維得到了一個極大的提升,由表及里,由內到外,由淺到深地變化著,“我們原來做的是管理不是治理,做的是財務不是金融,做的是人事不是人力資源,做的是銷售不是營銷,詞匯上的一字之差,結果就大相徑庭,這就是EMBA的學習高度。”
在EMBA的學習期間,張貴寶提及了一次去中建海峽走訪的經歷,對于這次之行,張貴寶感觸頗深:“現在央企就是很多條腿在走,而且每一條腿都走得扎實,他們以建筑業為龍頭,帶動其他行業,上游做地產做投資;下游做科技和服務業等,然后把幾個板塊整合起來,努力打造最具國際競爭力的建筑地產綜合企業,創造了行業中間的許多個第一。”武漢建工也應有這樣的戰略思維。
淡之心笑看人生
若說工作中的張貴寶像是一把快準、利落的倚天劍,那么生活中的他就像是一把厚重、大氣的屠龍刀。工作中的他對于決策有著運籌帷幄的獨到和精準,但是生活中的他卻有著溫良恭儉的一面。
時下不惑之年,青春不再,與妻子之間沒有了“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浪漫情懷,但是生活的真實就在于柴米油鹽醬醋茶、鍋碗瓢盆的濃濃氣息,生活就是細水長流般的悠長,沁人心脾。
張貴寶稱:“生活中的自己,算一個好丈夫好父親,疼愛關心女兒,自己在家里的地位最低,排第三的位置,一家人其樂融融。”提及上課時候汪濤老師對于婚姻和家庭的一番見解,張貴寶直稱老師的境界就是不一般,用老師的話就是:“家庭的幸福與否關鍵是老婆滿意與否。”
生活中的張貴寶沒有不良嗜好,今年參加的戈壁挑戰賽讓這顆原本就樸實的心變得更加踏實,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以平淡之心笑看人生,以堅定之心秉承先志,以恒久之心辨行慎思,以致遠之心博知納果。我們用心行走,快樂行走。”(文/李盼盼 攝影/郎云淏)
上一篇:木有更多了
下一篇:武漢大學EMBA學員:尚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