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網訊:啟蒙運動以來的主流思想家普遍認為,宗教將逐漸式微并退入私人領域。但二十世紀以來,宗教不僅沒有式微,而且越來越多地進入公共領域。8月11日,復旦大學“哲學小王子”郁喆雋做客EMBA人文復旦講座,為企業家同學們帶來了一場以“世俗化迷思與公共領域中的宗教”為主題的講座,對這一現象的理論和現實意味進行了精彩的解讀。
講座之初,郁喆雋先拋出三個問題:宗教信徒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是多少?中國的基督徒數量排世界第幾位?美國人中每天祈禱的比例是多少?在場無一人能全部答對。郁喆雋進而提出,造成這種“誤判”的,正是世俗化迷思,即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又不去注意,從而造成更深的偏見及無知。
而世俗化的三個命題是:宗教衰弱、功能分化及私人化。其基本假定是,宗教與現代化不相容,并且將在現代化過程中逐漸式微乃至消亡。但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并沒有發生這些變化。正如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如今宗教信徒占世界人口的比例高達83%。人們相信世俗化的假命題,世俗主義便產生了。
在隨后的問答互動環節,郁喆雋就西方的創新精神與宗教的關系,宗教的本源及中國的世俗化形成原因,與EMBA的企業家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見解。“哲學小王子”郁喆雋將大量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為大家提供了一場信息量巨大,令人意猶未盡的精彩講座。
EMBA人文復旦講座
復旦大學EMBA項目,自2002年創辦之初即推出了“人文復旦”講座。它充分利用了復旦百年綜合性大學的人才優勢,遍邀各類學科的學術泰斗開設主題演講,旨在以百年復旦的文化底蘊教育和感召每一位EMBA學子,幫助他們提升個人修養、完善知識結構,養成超然之氣質。
文/復旦大學E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