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網訊:我EMBA學習生涯中的第一門課,是李若山老師講授的會計學。要知道,會計學算得上是我的看家學科(好歹多年前我也是一名中級會計師),上課前我也一直好奇老師能講成什么樣。結果四天的課聽下來,我居然意猶未盡,往往都是在聚精會神中被老師的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拉回現實。
陳清
復旦大學EMBA2017級秋1班
李若山老師新中國的第一位審計學博士,一直致力于會計、審計理論及財務方面的研究,獲得的教學獎項和科研獎項、榮譽證書幾頁紙都寫不下,難怪一直受到復旦校友追捧。
你只要隨便上網搜一搜,都能找到李老師的經典語錄,風趣幽默,針砭時弊,又巧妙融合了會計財務及管理知識。李老師雖然已經70歲了,敏捷的思維卻不是一般年輕人能比得上,尤其他在《解碼財商》中口若懸河的表現,讓人不得不折服于他的自信及專業!
這四天的會計學課程,表面看來就講了會計的三張報表,但其實李老師并非是為講表而講表,而是透過一個個案例把重要的知識點給烘托出來。
比如,李老師通過欣泰電氣財務造假的例子告訴我們,資產負債表僅僅是個時點報表,想要把表“做”得好看有很多途徑,而財務具有“把喜事變成喪事,把喪事變成喜事”的能力;通過華山醫院慘痛的經歷案例,告訴我們股權談判的重要性;他還講了浪莎借殼ST長控的內幕,以及最近的樂視,提示我們其實可以通過報表來判斷企業的危機,比如研發的資本化,電視版權費的攤銷問題,關聯交易等等……
結合這幾天的課程,聯系到公司的實際狀況,我越發能領會那句話:見過無數公司迷失在上市的道路上,卻從來沒有發現過一家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做事的公司無法上市的。今后的監管規則只會變得越來越透明,也相信老師所說的“永遠不碰二級市場”終有一天會改變,那么多上市企業也不會再為了各種所謂的要求去把自己扭曲變形,而去認認真真做些實事。
課程之外,李老師留的案例作業同樣讓我們受益良多。作業之一是關于內控。在李老師看來,內控是企業很重要的一個崗位設置,一定要讓內控起到真正的作用。沒有很好的內控體系,再好的人也會具有100%的犯錯風險。我非常期待選修李老師的內控課程,相信一定更加精彩,更有啟發性。
李老師說,我們上這門課,并不是為了懂得編報表,而是為了真正看得懂報表,通過報表上的數字發現背后暗藏的問題。
文/復旦大學EMBA
下一篇:復旦大學EMBA上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