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學有所獲、惜別臺北
2019年1月15日晚,我們結束了在臺北為時7天的游學,享用了別具特色的晶華故宮晚宴后,大巴車送我們回到酒店門口,同學們依依惜別,既帶著學習有收獲的喜悅,也帶著要離別的惆悵。逢君未久送君行,一載同窗幾日情。
本次游學的準備階段,班委計劃在課程結束后,組織大家游覽臺北故宮,后因課程組安排了故宮參訪項目,所以同學們都紛紛提前安排回程,奔赴各個工作崗位,畢竟可以理解,年終歲底,事務繁忙。
02、游角板山、賞美溪谷
次日,留下游覽臺北的9位同學組建了快樂旅游小分隊。一大清早,呂中豪同學安排的車子就來接我們了。司機鐘哥和牟哥跟我們熱情地打招呼后,一路開往桃園。沿途群山環繞,蒙蒙細雨,霧氣氤氳,欣喜和愜意的感覺在心底漫延開來。
一到角板山,天就放晴了!太陽從容地鉆出云端,露出燦爛的笑容,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
角板山行館位于桃園復興區境內的角板山臺地上,占地6公頃,共有四棟房屋,原是蔣公與夫人所居住的行館,有一棟具有客廳、主臥房和客房,另外三棟則是警衛與隨從人員的房舍。行館中展示著蔣公生前的老照片、文物以及蔣公在角板山的生活資料,以供游客參觀。行館環境優美、視野遼闊,四周環繞著山巒與溪谷。站在高處,遠眺峰巒疊秀,藍天清澈,云霧繚繞,大漢溪蜿蜒在山腳下,猶如一塊巨大的綠寶石,靜靜地臥在溪口,講述著遙遠的故事。
時值冬季,漫步在幽靜的公園內,只見梅花紛紛在枝丫上綻放,走在梅樹下陣陣梅花香撲鼻而來,令人心曠神怡。行館中最為特別的就是全長100公尺的戰備隧道,是當年指揮戰備與緊急避難的場所,現已在隧道內的墻壁上彩繪泰雅風味的圖騰,并開放參觀。
03、思親亭外、風云人物
園區有十二件來自各國的藝術大師雕塑品,使園內增添了不少藝術氣息,景色最佳之處為“思親亭”,位于風景區之南隅,民國六十四年(1975年)蔣介石逝世時,蔣經國居喪期間,經常由慈湖至此地駐足停留,曾發表“梅臺思親”之文,因此將此亭命名為“思親亭”。走過““思親亭”,空氣清新怡人。看江山如此多嬌,可惜風云人物,唏噓當年,何等思鄉!
“煩擾暫歇,悠閑角板山”,蔣公當時的心境,細細體會,耐人尋味。徐老師一路解說,蔣公生前常與夫人來此小住,體驗悠然舒適的山居生活。天又開始下起雨來,此時我們思緒萬千,百感交集中,不知不覺中已經來到了吊橋邊。
04、行走吊橋、部落人情
這是全臺最長的吊橋,它宛如一條巨龍,橫跨在公園和臺地之間。站在橋上,環顧四周景色,只見群峰羅列,溪谷縈回,鐘靈毓秀,氣勢不凡!
吊橋盡頭,是“復興溪口部落”。這里居住著臺灣的原居民,他們的祖輩曾經歷經長時間的戰火和苦難,他們的后輩中有人現在經營著旅游業,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那么純樸善良。
我們在部落小憩,品嘗著當地的百香果和茶葉蛋,還有非常美味的烤香腸!一位貌似印第安人的大哥走了過來,他頭上的那頂黃猄帽子,讓我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與他合影留念,他也樂呵呵地同意,分手時還虔誠地祝福我們。
后來查了資料得知,黃猄又稱為野羊,體形和家羊相似,全身黃色,毛細光滑,頭上長有兩只角,角向上有分枝,四肢修長,成年體重可達20公斤左右,最重的有30多公斤。分布于中國,文萊,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旅游的過程,也是學習風土人情的過程。
05、青年活動中心、泰雅文化
據說吊橋是不走回頭路的,我們一路驅車,回轉了好一會兒,來到臺北青年活動中心。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多年前盛行的青年救國團故事,他們的使命是:我們為青年服務,青年為國家服務,他們的愿景是成為中國民國最有潛力的NPO之一。他們的核心價值是親切、自然、實在、活力、成長、服務。4大志業:公益、教育、服務、健康。八大核心工作:公益服務、輔導服務、終身學習、體驗學習、志愿服務、國際交流、休閑活動、健康促進。
還有泰雅特色文化的展板,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了臺灣很具民族特色的泰雅文化。泰雅族分布在臺灣北部的中央山、以及花蓮、宜蘭山區,包括埔里至花蓮連線以北地區,為臺灣原居民族的第二大族。早期,他們最大的特色是臉上黥qing面,也只有會打獵的勇士和會織布的少女才可以黥面。當然,在現今泰雅族社會里,黥面已經不多見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大多是老一輩的人留下的黥面。
泰雅的傳統生活以狩獵、山田燒墾為主。織布技術發達,其中以紅色象征血液,具有生命力,可以辟邪,故而他們喜歡紅色的服飾,有紋面的習俗。
06、精美午餐、豆麥料理
午餐是呂中豪同學精心安排的豆麥私房料理,主要以臺式、客家小菜、風味餐為主,店內最大的特色餐點要屬白斬腌雞,食材來自于農莊自己飼養的土雞。主要料理食材都選自大溪、復興一帶、新鮮、味美,沒有污染。
07、大溪老街、古樸建筑
午餐后開車半小時,我們來到了大溪老街。大溪位于臺灣桃園縣東南方,居復興山地與桃園臺地之匯合處,大漢溪自山中流出后在此轉向北行,并在兩岸丘陵間切割出層層的臺地。
市區里古老的巷道、樸質的舊建筑,以及隱身于街衢巷弄間的傳統行業,仍見證昔日繁華的市街景象,往來匆匆行旅之間,不妨在此稍停腳步,為旅途增添幾許古老的知性與感性。
在這里,我們收獲了傳統的瓷器,木器,茶業,茶具等,并體驗了當地珍貴的文化資產。
08、品鼎泰豐、做神秘客
自從2018年上了新國大,幾門課程都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借鑒臺灣引以為豪的知名企業鼎泰豐,作為成功案例進行學習。幾位老師也建議我們在臺灣學段也要體驗一下最好的鼎泰豐。所以,我們如約而至!
拿著案例中介紹的服務創新一條條做比較,從取號、等候、入座、口味、速度——當然了,數一數小籠包子是不是18個褶子,觀察服務員長得俏不俏,笑得甜不甜,還故意悄悄地扔下筷子,都是我們這些神秘客來的主要目的,沒有之一。結果是肯定的,好就是好,名不虛傳!我們都是企業的管理者,鼎泰豐的服務和創新絕對值得我們學習!
09、登101、俯瞰臺北
鼎泰豐的晚餐愉快結束后我們來到了臺北101大樓。
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登高望遠!站在高處,看看夜幕下的臺北,留下美好的回憶。我們排隊經過攝影服務臺,登上89樓的室內觀景臺,7臺40倍的望遠鏡設置于各角落。由于今天的天氣細雨霧氣籠罩,我們嘗試著從各個方位俯瞰,怎么努力也看不清臺北的面貌,大家多少有些的失望,可是那又怎么樣呢?就留一點點的遺憾吧,下次再聚臺北又多了一種理由,不是嗎?
10、可貴文創、誠品生活
風雨中,走濕了鞋襪,匆匆趕到最后一站,一定是有文化有文創的地方——101大樓附近的誠品生活店。時間已經接近午夜了,明天我們就要啟動回程,在這剩下不多的時光里,我們還想努力捕捉寫什么。從6樓到底樓的每一層,我們快速瀏覽,最后在書店停下來。買幾本書吧,帶回去細讀!
此次臺灣游學,也可以說是一場文創暢游。不論是喜事集團、捷運報、新聞報、華航創新、松山文創園、誠品書店、故宮策展,還有今天一天的游覽,都充滿了文化和文藝的氣息,而各式美食小吃、鼎泰豐又有代表著臺灣的美食文化。
此時的臺北,就像罩著神秘面紗的美麗姑娘,恬靜,安然,帶著濃厚的文藝氣息和生活氣息,惹人喜愛,令人徜徉,讓人難忘!
文章及圖片來源:新加坡國立大學EMBA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