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峰偉,長江商學院EMBA28期學員,大宋官窯董事長。
11月30日,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被批準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是當代中國人心目中的一顆文化活化石,而28期苗峰偉同學,卻將用藝術的方式將它們作出了實體的、美好的呈現。一起來讀讀這位堅持傳承并弘揚祖國古典文化的他,背后的故事吧。
他的事跡
十幾年前,一個名叫苗峰偉的年輕人,從鄭州煤炭管理干部學院畢業后轉行做起鈞瓷生意。十幾年后,神垕鎮的榮昌鈞瓷成為國禮,名揚海內外,而苗峰偉本人也成為復興鈞瓷的鈞瓷大王。
創業初期他和七八個國有瓷器廠的技術員湊了7萬元,成立了榮昌鈞瓷坊。“進入鈞瓷行業之后才發現自己遠遠不行,就是拿70萬元也不行。”本錢不僅花完了,還欠下銀行上百萬元的貸款,而苗峰偉當年的合伙人也大多離他而去,他差點成了“光桿司令”。同時,“這小子瞎搞”之類的流言開始充斥苗峰偉的耳根,但身上背著的巨額銀行債務,迫使他硬著頭皮撐下去。
1997年初冬的一天,天空中飄著雪花,苗峰偉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試驗。幸運的是,這次他終于獲得了成功。感覺“熬到頭了”的苗峰偉特意給自己第一件成功的作品取了個富有詩意的名字——“飄雪”。
1998年,苗峰偉抱著自己燒制的兩件鈞瓷珍品,來到鄭州參加鄭交會,開始了榮昌鈞瓷的第一次對外宣傳。會上,鈞瓷的魅力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目光,就連當時的省委書記也親自到他們的展臺參觀,這讓苗峰偉有點意外。鄭交會的成功推介鼓舞了苗峰偉。1999年,昆明世博會召開。從鄭交會嘗到甜頭的苗峰偉又帶著“飄雪”來到世博會會場。世博會上鈞瓷一露面,馬上引起了轟動,“飄雪”也因此獲得了金獎。
經過兩次展會的成功推介,苗峰偉感受到要做一個好的企業必須有一個好的品牌,而要成為一個好的品牌則不能放過任何一次營銷推介的機會。2004年,博鰲亞洲論壇再次選定榮昌鈞瓷為國禮,而苗峰偉則進一步延續著他的“事件營銷”思路。2005年,苗峰偉特意邀請當時的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到神垕,為當年博鰲亞洲論壇選定的國禮“華夏瓶”的燒制,成功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儀式,將“事件營銷”的思路發揮到極致。
2007年元旦,季羨林收藏“鴻福聚寶”
現在,苗峰偉已經是陶瓷界的紅人。有人勸過苗峰偉,讓他進入地產行業,被他婉言謝絕。苗峰偉表示,鈞瓷是自己一輩子的生意,將會繼續耐心做下去。
傳承不斷
對于作品,苗峰偉表示:“以二十四節氣為題,以鈞瓷為表現,將兩者完美融合,意在成就中國藝術的四時之美,傳承、傳播中國的優秀文化。
大宋官窯是做陶瓷文化的,我們習慣性的以陶瓷的發展為坐標來衡量歷史文化的演進。民國大家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后漸衰微,終必復振。’在我看來,這就是鈞瓷變遷的真實寫照,民族文化造極于趙宋之世,當然指的就是我們的家鄉,是宋代五大名窯,是我們的中原文化。北宋之后,汝、官、鈞窯不復存在,但在當代以大宋官窯為代表的中國陶瓷文化正在復興。”
中國民俗學會會長朝戈金也曾說過:“‘二十四節氣’作為老祖宗發明創造的一套知識體系,一套時間管理制度,今后,對于我們理解宇宙、理解自然、理解人的活動,特別是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更好“如何更好地傳承‘二十四節氣’,保護和弘揚這個傳統文化,是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