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无遮挡黄漫画在线观看网站,1316喷浆???直播,阿娇13分钟视频无删减mp4,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广告

歡迎來到EMBA招生信息網
當前位置:EMBA > 長江商學院 > 新聞動態 > 正文

《長江老友記》第8集:長江公益,心之修行

來源:EMBA招生信息網     發布時間:2018-01-11 17:53:15
收藏 分享 評論(0)

  EMBA網訊:這個社會人們都在努力上游,但是自帶加速度的你我應該回過頭看看,那些為泥沼所困的人們。

  在不同的時空軌跡上,媒體人與企業家們不約而同地走近了公益的脈搏,并持續為它輸送動力。每當目睹遠隔萬水千山的愛,觸及一個個孤苦靈魂的時候,他們的心境也在無形中升華。

  聚光燈外,翻山越嶺做公益

  陳偉鴻時常會在兩個世界里不停切換。為大眾所知的那面,是他西裝革履出現在央視《對話》節目的畫面,他口齒伶俐地對話各路政商大腕,不停探尋精英人群的成功密碼。

  很多人知道主持人陳偉鴻,但鮮有人熟悉公益人陳偉鴻。過去這幾年,他還闖入留守兒童的世界,他走進各種邊遠地區,在現實世界里和一個個幼小的個體對話,照看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陳偉鴻至今還記得第一次見留守兒童的場景。他和小孩一起吃午餐,屋里端出一大盆土豆片,那是小孩每天的午餐菜譜。小孩熟知土豆的味道和吃法,為了向陳偉鴻展示自己的熱情,他拿出一瓶豆腐乳,然后抹在土豆片上。

  “他特別舍不得地在上面給我抹了一點,然后說,叔叔,你吃?!标悅櫾诮邮堋堕L江老友記》訪談時回憶。當時他配合地咬了一口,見土豆片下肚,小孩隨即問:“好吃嗎?”

  陳偉鴻形容那個反應:“他特別純真地等著你給他一個他最期待的答案,說好吃。那一瞬間,你就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p>

  這幅畫面長久地印在陳偉鴻腦中。過去這7年,他見過無數個類似的留守兒童,不少兒童都生活在貧困狀態中,而且缺乏與親友的情感交流。

  2011年,陳偉鴻下了一個決心,那就是成立公益基金鴻基金。他希望系統地運作公益,來幫扶更多的留守兒童。

微信圖片_20180111175129_副本.jpg

▲陳偉鴻 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制片人

鴻基金創始人、長江EMBA13期

  在時空的另一個位面上,還有位過去7年逐步走近公益的人——小狗電器創始人檀沖。他時常在腦海中閃現這樣一幅畫面:河南新密平陌鎮,正在長身體的男孩小吉,晚餐的內容就是一個小饅頭,他的父親已經去世,母親也離家出走了,家里只剩他和太奶奶兩人相依為命。即便85歲高齡了,太奶奶沒有閑著,還得下地干活。

  檀沖在公司內部組建了一支公益團隊,他和他的公益團隊不斷奔走在黑龍江、內蒙古、河北、河南、云南、貴州、四川、西藏等地,希望幫扶這些極度困難的孩童完成小學至中學的學業。從小也生活在貧窮狀態中的檀沖,信奉知識改變命運。

  公益是耗時耗力的苦差,去往這些偏僻的地方,得乘飛機,坐汽車,有時還得搭畜力車和翻山越嶺。

微信圖片_20180111175133_副本.jpg

▲檀沖 小狗電器創始人

長江EMBA26期

  這在宋顯的回憶中也得到了印證,在一次去往貴州興義縣時,先是坐飛機,然后換汽車,后來又爬山路,走了兩個多小時,終于走到村落中。

  “當地人窮到什么地步?山路全是石頭山,石頭和石頭之間有一丁點的泥土?!彼物@向《長江老友記》回憶。在城市長大的宋顯,自小衣食無憂,以前他對“貧窮”毫無概念。更令宋顯震撼的是,戶主家門口掛了張牌子——特困戶。后來一問才知道,全家人的年收入僅841塊錢,還不夠大城市白領買一件大衣的錢。

  他還碰到過一個極端貧窮的家庭,屋子里真的可以用“家徒四壁”形容——屋內只有一張床和一部特別老式的黑白電視機,到晚上還有老鼠在地上爬。

  見過各種“貧窮”后,宋顯更堅定了自己從事公益的決心,他也希冀用自身微小的力量,給別人的世界帶去一點點光。

微信圖片_20180111175135_副本.jpg

▲宋顯 京金所CEO

長江EMBA28期

  愛的長江,愛的背包

  做公益時,陳偉鴻有一套自己的理念。在他眼中,公益并不只是給與對方物質上的幫助,更要給與對方精神上的關愛,公益也并不只是展現某個個體的力量,而要集合更多人的愛心。在鴻基金,他發起“愛的背包”和“微笑1+1”項目,也運作“愛的夏令營”和公益學院。

  在中國,留守兒童高達五六千萬,這些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隔兩地,鮮有機會與進城打工的家長團聚。陳偉鴻和他的鴻基金,有如留守兒童和父母的紐帶,一頭牽起父母對兒童的情感呵護,一頭牽起兒童對父母的生活關注。

  長久從事傳媒事業訓練了陳偉鴻的洞察力,他也將這種洞察力投射到了公益事業中,為此他時常要細致地思考公益細節。

  同樣是獻愛心送書包,陳偉鴻會在書包中裝上1本相冊和24個信封。相冊和信封都是精心設計過的,前者嵌著父母的照片或留守兒童與父母的合影,后者則已貼好郵票。這個時候,書包已不是普通的工具,而是“愛的背包”。

  陳偉鴻希冀,用相冊和信封,將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親情牢牢鎖定,縮短彼此因物理距離而產生的心理距離。“相冊是孩子觸手可及的一份情感和依托,那么孩子的孤單一定會減少很多;書包里裝上信封,一年有12個月,孩子跟父母每個月至少可以通信一次,鴻雁傳情,書信是可以讓情感沉淀下來的重要載體。”他如此解釋當初的設計初衷。

  曾經就讀長江商學院EMBA的宋顯,在留意到校友陳偉鴻的“愛心背包”項目時,找到他問:能不能一起做個新項目。這個想法很快得到了陳偉鴻的響應。

  這不是局限在兩個校友之間的項目,而是集合了許多校友力量的項目,“愛心背包”于是有了升級版——“愛的長江,愛的背包”。在陳偉鴻和宋顯眼中,長江人都有一份大愛,而校友互相聯手做公益,幸福感要比單打獨斗強很多。

  那個時候,宋顯正籌劃挑戰南極馬拉松。在宋顯看來,無論對于做公益還是對于馬拉松,每一次出發,都是一種挑戰。有趣的是,“挑戰馬拉松42公里”的概念隨后也灌注進了項目中。

  “愛的長江,愛的背包”很多目標都與42相關。比如,募款總目標為42萬元,希望有一萬人來參與,平均每人捐助42元錢,所有的善款一共能買9999個書包,能將這些書包發放給42所學校的留守兒童。

微信圖片_20180111175142_副本.jpg

  強大的力量集合下,越來越多的長江商學院校友和老師參與了進來,這其中還包括吳京、陳坤這樣的知名校友。項目募款速度比以往都快——策劃到執行,到在騰訊公益平臺上發布,到最后募款籌滿42萬元,一共只花了52個小時——可謂長江公益史上的一個小奇跡,也因此入圍了長江年度創新公益項目。

  長江商學院內部流傳著一句話:無公益,不長江。檀沖對此也深有體會。他至今記得一個難忘的日子,那是2017年7月19日,正是他的公司小狗電器在北京舉辦18周年品牌慶典暨公益發布會的日子。

  那一天,小狗電器宣布攜手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正式啟動“塵埃計劃”。這場發布會比檀沖想象得還熱鬧。當天,長江商學院至少來了100多校友和老師,整場發布會更由陳偉鴻熱心主持。

  與同樣醉心公益的陳偉鴻稍有不同,檀沖長期關注的是那些處于生存邊緣的孩童——天災人禍導致孩子們的世界出現了一些變故,以至讓他們陷入了極度貧困的生活窘境。

  2011年,檀沖在公司內部組織了一支公益小分隊,開始奔赴中國各大邊遠地區開啟“小狗助學”——他和同事們截取小孩從小學到中學總共24個學期的時長,聚焦他們成長中的關鍵12年,支付學費讓他們完成學業。檀沖是小狗電器的創始人,系列項目的前綴“小狗”,正是取自他的公司名。

  檀沖深信,對于困境中的青少年而言,知識會是改變命運的橋梁。當年的小檀沖也曾經生存在貧境中,但他從來沒有放棄求學?!叭绻麤]有進入師范學院學習美術專業,我不太可能把電子商務做得這樣好?!彼趹c典當天感嘆。

  點亮孩童內心,讓他們不再有那么多的怨恨

  7年前剛運營鴻基金時,陳偉鴻經常會面臨募款困難、執行困難。“我又是個臉皮薄的人,哪怕我跟宋顯再熟,我也不太好意思說,宋顯你給我的公益基金捐個一萬塊錢?!彼凇堕L江老友記》節目中對宋顯說。

  檀沖剛做公益時,也喜歡默默耕耘,“干好自己的事,不要讓別人評論和影響”。那個時候他壓根不允許自己和團隊接受媒體采訪。

  時間是神奇的魔術師。在過去幾年,陳偉鴻和團隊走過了很多貧困地區,也和很多留守兒童成了朋友,如今知道鴻基金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這個時候,已經會有人主動找來說,一起做公益項目?!案嗟娜藚⑴c到公益大軍中,這是一種升華的快樂。”陳偉鴻說。

  而如今的檀沖也有諸多變化,他發起的項目也越來越多。起初的“小狗助學”項目,如今也擴展到包括“小狗助學,小狗來信,小狗拍拍,小狗幫幫,小狗福袋”在內的多元項目,這也是“塵埃計劃”的項目內容。

  陳偉鴻讓小孩和父母彼此通信,以增強情感鏈接。檀沖的“小狗來信”,則是讓幫扶者定期給受助學生寫信,通過質樸的書信往來,為學生們的世界注入溫暖、啟發與力量。

  在檀沖的設計中,“小狗拍拍”則是為受助學生拍照及洗印,幫助學生本人及其家庭留下他們最美好的青春記憶;而“小狗幫幫”則致力于發動更多人加入幫扶隊伍;“小狗福袋”則是給學生們眾籌物資的一種形式,“福袋”可以像聚寶盆一樣裝下任意東西——書籍、樂器、畫筆、衣物、生活用品等。

  在檀沖眼中,每一個受捐贈的小孩,就是一顆塵埃,微不足道,每一個幫扶的個體,也是一顆塵埃,但多個個體組合在一起,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這個力量“可以組成長城的磚頭,可以筑成長城”。

  提及“塵埃計劃”的愿景時,檀沖這樣描述:希望“塵埃計劃”能以知識的力量給孩子們插上翅膀,讓受創傷的心靈柔軟澄澈,愿以積少成多的正能量助力他們長大成人、心懷感恩,即便沒有成功立業,也可自食其力,不必對社會產生怨恨。

  陳偉鴻也在努力給留守兒童的世界注入更多精神力量。在如今鴻基金的“愛的夏令營”項目,一到夏天,大家就會把多個地方的留守兒童叫到北京來,帶領孩子們參觀天安門、故宮、科技館等。

  “現代城市的人,老在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走走,但是對這些常年深居在山區的孩子來說,他們更應該知道自己所在的這個祖國是多么的遼闊,多么的偉大,多么的美好?!痹陉悅櫻壑?,讓山區的孩子看看大千世界,其實也是一種力量,一種激發他們內心向上的力量?!跋M麄兺ㄟ^這十來天的集體的生活,真正的知道,什么叫彼此關愛,什么叫互相分享,當你在團體中,你不再是孤獨的一個人?!标悅櫿f。

  孩子們不僅會走訪名勝古跡,還會走訪快遞公司和他們父母工作的一些場合。陳偉鴻解釋這樣做的用意:“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孩子知道,其實你的爸爸媽媽在城里的生活和工作,也是緊張的,也是辛苦的,也是勞碌的,我們希望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孩子的內心不再有那么多的怨恨或仇恨。”

  公益是一束光,也應成為一種習慣

  陳偉鴻如今還是長江商學院公益委員會委員。他留意到,長江商學院的公益形式也迎來了諸多變化,不僅只是簡單的捐助模式,越來越多的創新形式也正出現在長江公益體系中,既有項目上的創新,也有公益理念上的創新。

  長江商學院EMBA曾經首創了48小時公益學時制度。根據統計,目前已有逾2500名學員參與長江商學院的各種公益實踐活動,貢獻義工實踐總時長超過12萬小時。

  在陳偉鴻眼中,開設公益課程,修讀公益學分,是一次特別大的跨越,“它正兒八經的告訴自己的學子,公益是怎么回事,每個人可以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參與到公益中,公益帶給別人和帶給自己的價值究竟是什么……”

  不過陳偉鴻、宋顯和檀沖也都暢想這么一天的到來:哪一天公益學分又消失了,但當所有校友聚在一起做公益嘉年華時,每個人都可以來分享,自己曾經做過什么公益,這個公益不是臨時的一個計劃,說我要去做什么,而是過去兩三年中,自己持續在做的事情。

  一面面對中心城市的繁華,一面面對邊緣村落的貧瘠,陳偉鴻在兩種狀態中探查到了更全面的社會表情,也和他的公益伙伴們感受到了幸福感?!斑@些回報可能就是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可能是他們瞬間打開的心扉,可能是他們給你用歪歪扭扭的字跡寫的一封信,我覺得這就是我做公益讓我最感到幸福的地方?!痹陉悅櫟拿枋鲋?,公益就像一束光,在照亮別人的時候,也溫暖了彼此,他也期待更多人將公益當成一種習慣。

  文/長江商學院

文章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