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品牌故事】繼滴滴快的去年情人節成功牽手后,8月1日,當前廝殺最激烈的兩家網約車巨頭滴滴、優步中國宣布合并。持續多日的傳聞終于得到印證,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大陸運營。此時,林楠想起滴滴出行創始人程維的那句話:努力到無能為力,上天就會給你開一扇窗……。這個成立不到4年的品牌,因為這次收購,市值直指300億美金,而程維以及其團隊的創業之路,卻曾經那么孤獨。
程維
滴滴出行創始人
這位年輕的創業者
已經成為了新一代的商界偶像
但偶像是怎樣煉成的呢
這是接下來
林楠要帶給你的故事
1創業源于不被滿足的生活需求
五年多前,程維在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工作,決定創業后,沒有直接辭職而是又在阿里待了9個月,在想創業做什么。
當時覺得創業的機會很多,但現在想來,當時對創業的想法都是很淺薄的。創業前期需要沖動,但不能一直只靠沖動,最后一定要形成自己對商業的判斷。
那時候,美團網的CEO王興鼓勵程維出來創業。當時王興就已經創業了三四次了,他有了經驗,對商業有自己的價值判斷。
在巨頭的陰影里與巨頭共舞的程維,感覺一直生活在巨頭的陰影里,這是一個時代的背景。
早期,BAT創業的時侯,當時的巨頭是華為、萬科,而且他們看不懂互聯網。但今天,巨頭都身處時互聯網行業,他們對創業公司也很緊張,也有自己的顧慮。
如果他們盯上了你,來找你談,是一件好事,說明你做的事情已經引起了他們的重視。如果他們還沒來找你,說明你做的還不夠大,沒引起他們的重視。
但在細分領域,如果做的最好,也有機會打敗巨頭。最后,程維決定做滴滴,其實更多的是靠個人直覺的。
他之前在阿里工作,杭州北京兩邊跑,經常因為打不到車誤機。他老家是江西的,有一次老家的親戚來北京,定了在7點王府井附近吃飯,結果他們5點半來電話告訴程維在打車了,等到8點又電話問:能不能去接他們。
這種痛點引發了程維的創業想法,他咨詢了周圍的人,所有的人都說不靠譜。但這是正常的,這就是創業的第一關,只有闖過這一關才可能成功。
2創業第一關:在質疑中堅定下去
2011年,對司機師傅來說,智能手機還沒有普及。所有人的都跟程維說,司機連智能手機都沒有,做打車軟件這種想法根本不靠譜。
但程維的思維方式是:市場基礎不成熟的情況下,創業才可能成功。如果智能手機已經普及了,司機和乘客的用戶習慣也教育好了,市場已經成熟了,你再做打車軟件,基本上沒有機會了。
所以,創業路上你會聽到很多質疑的聲音。程維每天都在問:這個事能不能做,反復衡量,不停的問自己,不停的磨礪自己。這就是創業的第一關。
滴滴出行的第一個難關是技術:從阿里走出來的程維,有很強的營銷業務能力,但面臨的困難是找不到技術合伙人。他一開始就做了決定,用兩個月的時間上線滴滴軟件。
擺在面前的就兩條路,要么自己組織團隊開發,要么外包。程維自己也不懂,當時就覺得,自己找團隊的時間也挺浪費的,不如找外包。
程維看了好幾家外包,其中一個自稱,E代駕是他們做的。當時就覺得,既然做過E代駕,應該可以,就去跟他們談。
程維問他們做一個打車軟件多少錢。結果,他反問:“你想要多少錢的。”原來這個也是可以討價還價的啊。但當時程維自己根本不知道,在技術上還要分iOS端、安卓端、前端、后端。
2個月后出來,對方交付產品時,完全不能用。所以,人總要為自己不了解的領域付出代價,創業沒有僥幸。等到你真的痛的時候,你就會去補短板。
3創業第二關:艱難的線下推廣
滴滴出行的第二個難關是線下,這比做產品更不容易。當時,北京有189家出租公司。程維團隊定的目標是兩個月內突破1000個司機。結果40天里,還沒有一家出租車公司肯跟他們簽約。
每天早上,滴滴線下的同事都信心滿滿的出發,晚上又灰心喪氣的回來。每次回來他們都很氣餒,他們每天都會被問同一個問題:你們有沒有沒有交通委員會的紅頭文件。每天都會被問。
當時就想換個城市試一試。想到深圳,覺得深圳是個比較開放的城市,結果,還是碰到一樣的問題。等到你努力到無能為力的時候,你覺得走頭無路的時候,上天就會給你開啟一扇門。
到了第40多天的時候,一個同事就高興的給我打電話說:老板,有一家出租車公司愿意跟我們合作了。這是昌平一家出租車公司,很小只有70輛出租車。
當時對方也不知道滴滴能做什么,就是跟滴滴的員工喝酒喝高興了,覺得挺不容易的,趁著酒勁就答應了。現在,程維在路上看到了這家的出租還會特別的親切,充滿了感激。
有第一家簽約之后,滴滴再推廣就可以跟其他人說:你看某某都和我們合作了,你要是不和我們合作,人家的司機賺錢多,回頭你們的司機就都跑人家那里去了。
接下來一個星期內,滴滴又簽了4家出租公司。程維打電話給深圳的兄弟說,你看北京有突破了,你們還沒有突破就是你的問題啊。他想了一下,覺得說的也對。
4創業第三關:尋找合伙人
但是,出租車有了,可出租車司機還得愿意配合,還得懂得操作呀。新的困難又來了,滴滴就要組織給司機培訓。
有一次,程維親自去做培訓。他說:我是阿里巴巴出來的,雖然是出租車行業的門外漢,但是做互聯網很久了,幫很多行業提高了效率幫他們賺了錢。滴滴的軟件可以提高你們效率,幫你們賺更多的錢。
程維自己覺得講得很誠懇,但下面的司機根本沒人看他,這些師傅最討厭的就是開會,耽誤賺錢還經常被推銷各種機油汽油,他們就覺得滴滴是新型的騙術。
當時100個司機中不到20個人有智能手機,一般每天只能裝7、8個。有天有個同事特別高興的打電話跟程維說:今天獲得了巨大的突破,裝了12個。
那時候,這位創始人覺得特別凄涼,計劃兩個月裝1000個,卻一天只裝7、8個,真不知道公司什么時侯能做起來。
創業的時候,很多事都沒有想到過,沒有考慮過技術合伙人,也沒有思考過市場、運營、CFO這些都可以干什么。技術外包不靠譜,就開始找技術合伙人。
為了找到可能搭檔的技術合伙人,真的是無所不用其極。程維是從阿里出來的,就找了支付寶的同事,讓他幫拉了一個在北京工作的技術人員名單,一個個的跟他們去談,但是都不愿意出來。
最后,幾經波折遇到了現在的CTO張博。程維的感覺是,找到了技術核心人員,比自己談戀愛還甜蜜呢。有了這位合伙人之后,一切的問題就迎刃而解。
5市場是教育出來的
張博說產品不行,但時間不能在拖了,必須要上。程維曾經把滴滴的初創產品拿給美團創始人王興看,自信滿滿的他得到了自己的這位投資人的倆字:垃圾。
流量更是一個大問題。一開始沒有訂單,有一天一幫司機找到滴滴,當著程維的面摔手機,說:你們是騙子,一天十幾個m,沒有一個訂單。
程維問:m是什么?后來發現是流量,他們不知道M是兆。沒有訂單,還要走流量,那些司機師傅根本就不開軟件。
有一天,程維看滴滴軟件,發現北京只有16個司機在線。地圖上就亮了16盞燈。他認為,有16個司機相信滴滴,不能讓這16個人失望,不能讓這16盞燈滅了。沒有訂單,就找人去打車。
原以為產品上線是一個門檻,但是上線只是一個開始。早期太苦了,滴滴團隊不知道怎么提高流量,連創始人程維自己都去小區的電梯里貼傳單,去國貿的路邊發傳單。
市場不再是宣傳出來的,而是燒錢燒出來的。此后,緊跟滴滴,許多競爭對手也相繼上線。滴滴的第一個對手是搖搖。
當時搖搖做專車,2012年4月他們就拿到了紅杉資本和真格基金的350萬美元A輪融資。搖搖專車已經有用戶基礎,資金是滴滴的100倍,在廣播電臺做個廣告就花了30萬,滴滴一共只有80萬元天使輪融資,這仗沒法打。
于是,滴滴就用緊跟對手的方式,搖搖走過的地方,滴滴再去趟一遍,想盡一切辦法去贏。
今天
滴滴并購了快的
并購了優步中國業務
成為了網約車行業的領軍者
可看過剛才那些創業的故事
你才會體會
為何程維說:
短短四年
滴滴是九死一生
多少個夜晚
自己都想放棄
這句話絕不是矯情
是一個創業者真正的故事
那么,滴滴如何從戰勝第一個競爭對手開始,最終成為了行業老大?明天的品牌故事,林楠繼續邀請您聆聽創始人程維的講述。
文/中國教育在線
上一篇:EMBA品牌故事:小米的崛起之路
下一篇:三大化妝品老牌國貨背后的故事
2024年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高級工商管理碩士EMBA招生簡
學費:82.8萬 學制:2-3年